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蘇賡哲:不會出現的拍賣

2010-04-20 卡加利星島日報
 
有朋友建議:既然在香港辦過舊書拍賣,稱得上成績尚可,何不在加拿大也照辦煮碗,同樣方式來一次,說不定有成功機會。
    
朋友好意自當心領,但我覺得成功機會極微。舊書拍賣需要它的文化土壤,具體來說包括兩大條件,即貨源和客源。加拿大雖然有近百萬華裔,但舊書拍賣所賴的文化土壤,則遠比香港貧瘠。
   
我經營舊書業42年,其中有接近30年是在香港英治時期。這期間經常聽到的是,某某藏書家移民加拿大,把全部藏書帶走。傳聞中,加拿大居住空間比香港寬敞、生活又遠比香港悠閒,最適合藏書讀書,而且沒有中文舊書店,書迷帶同藏書一起移民,是合情合理的做法。這種傳聞,愈近九七主權回歸愈頻密。奇怪的是,我自己從1997年開始,也來加拿大開了書店的分店,十多年過去了,卻絕少遇上這些挾書來加的書迷。他們全都有如泥牛入海,消失在加拿大冰天雪地中,人和書都沒有了蹤影。

香港的舊書店,每個月都有比較大批的舊書收購進貨。加拿大分店,雖然是絕無僅有的一家中文舊書店,開業十多年來,上門收購大批舊書,只有寥寥可數三兩單。但有一種香港所無現象,即是間中有人把舊書搬到書店來,然後轉身就走。這些人如果是相熟好朋友,當然不難理解,但其中大部分是陌生人。有時,陌生人不止卻酬,還會打電話來告知,某某街幾號門口大樹下有一大堆舊書,請盡快去搬走。去到一看果然,而且是保存得很完善的高質素好書。

不論是出於友情的饋贈,還是出於環保意識,這種香港所無的現象,顯示加拿大華人把舊書作為商品的意識比較淡薄。而且這種現象下的舊書,大多是近期出版物,不是可以作為拍賣品的珍罕舊書。也就是說,它們不是那些入了海的泥牛。

所謂珍罕舊書,以前指宋元以來善本書。但到今日已變化到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地步。它和傳統的版本觀念已完全無關。例如說,我們這輩人小時所讀《財叔》連環畫,居然可以是珍罕舊書。這也許令人失笑,但在香港,就是有不少人願意出高價收藏。而願意出高價的原因,自然是它很難買得到。

《財叔》連環畫畢竟是我們年幼時讀物,誰又料想得到,我們同輩黃俊東(克亮)兄的著作,也被視為珍罕舊書,在拍賣場的行情近乎瘋狂上升。他的《書話集》、《獵書小記》都已值港幣千元以上,前者最高價曾超過二千元。比較起來,楊天成所著的《二世祖手記》三十冊才拍得五千多元簡直太廉宜。

也許在加拿大不少地下室中,靜靜躺著善本線裝書、躺著《北平箋譜》、躺著《書話集》、躺著《財叔》,但沒有人想到它們可以賣錢。也沒有人想到花錢去買這些書。那些挾書而來的移民,由於生活型態改變,即使仍然閉門讀書,也不再有蒐集的興趣了。

香港的舊書拍賣場,有接近一半客人來自中國大陸。但多是舊書同業炒賣,不是藏書家。近些年來,加拿大多了大量大陸移民,卻不曾形成舊書需求市場,更沒有「玩書」的藏書家拍賣市場。貨源客源兩疏,何從談拍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