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蘇賡哲:李敖談陳儀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李敖推出《第73烈士》。書的宣傳口號是「烈士永生,民國己死。建國百年,一派胡言」。至於一派胡言的是誰,就要看政治立場了。
  以書中提及的陳儀而言,李敖說,陳儀「為求仁得仁而死、為不甘做蔣氏鷹犬而死。更有鮮明對比的是,他死在他親來光復的島上。在島的對岸福建省,他曾做過主席,離職時他感慨說:『五年後,閩人當思我』,不到五年,福建人懷念了他。可是台灣呢,他錯了,台灣是無情之島,不到五年,他伏屍在萬人空巷歡迎他的同一地方。」

  我是福建人,事實是陳儀去職後,一般福建人就忘記了這個前主席了。後來國共內戰,中共建政,更不是忘記,而是根本不知道陳儀其人其事。
李敖有意誤導讀者:台灣人曾萬人空巷歡迎陳儀,不到五年,陳儀伏屍在同一地方,可見台灣人是無情的。
事實是台灣人對祖國有情,所以萬人空巷歡迎代表祖國來光復台灣的行政長官陳儀。陳儀伏屍在同一地方,是蔣介石殺他,罪名是「勾結中共,陰謀叛變」。雖然罪名和台灣無關,但台灣人普遍樂見其死,因為陳儀當行政長官時,個人雖廉潔,行政卻一塌糊塗,招致「二二八」大禍。他失政在前,屠民在後,台灣人自然認為此人死不足惜,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無情。
李敖認為「陳儀有恩於台灣,但台灣人卻中了蔣介石的宣傳,恩將仇報,把陳儀醜化,這是不對的。」
我認為陳儀當年身兼行政長官和警備總司令,深得蔣介石信任,不論參謀長柯遠芬等人如何跋扈,對二二八悲劇,陳儀應負相當大的責任。尤其蔣介石為應付國共內戰,在大陸日見焦頭爛額,遠在海一邊的台灣,他是依仗陳儀的。中共美化陳儀,因為陳儀在內戰尾聲要投共,還要爭取湯恩伯叛蔣,作為投共本錢。台灣人中的「維持現狀派」,希望和中共保持距離,當然不會欣賞陳儀當年所為,本土派更有二二八宿怨,更痛恨陳儀。只有一成台灣統派,會附和李敖的歪論。
轉自大紀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