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蘇賡哲:重新評價康有為

由於辛亥革命百週年故,評論界經常提到康有為。李怡先生說.中國大陸不少學者作家,對辛亥以後建立的共和體制有許多評論,不少人認為中國當時只是在世界潮流的影響下走共和之路,事實上中國更適合君主立憲制度。辛亥之前,其實清廷已有接受君主立憲之意,只是慈禧去世,滿清貴冑子弟不識時務,使辛亥革命在偶然機會下成功。但中國卻從此走上內戰與權鬥的政局混亂之路。共和國今日之貪污腐敗,與民為敵更超越滿清皇朝,一些論者都提出重新評價康有為。」

我們在加拿大生活,應知先輩移民昔年很多是康有為的支持者。  就在18997月,加拿大華人協助康有為成立保皇會,稱為「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其後,光緒帝三十歲生日,康有為率領數百華人辦了聲勢浩大的祝聖壽」活動。他們長袍短褐,對龍牌行三跪九叩大禮,遙祝光緒萬壽無疆。此外又先後籌款四十餘萬元,主要用於資助唐才常的自立軍和徐勤等在廣西、湖南的隊伍進行「庚子勤王」運動,希望解救光緒於軟禁。光緒猝死,康有為當然大受打擊,但君主立憲的思想不曾改變,只是時機不再了。
康有為有他一套遠大理想,而且身體力行,可以說是百折不撓。當然隨著時代急劇轉變,他的政治構想也有所修正。例如1906年,清廷被迫施行新政,消息說慈禧和光緒修好,康有為大喜,保皇會便改名「國民憲政會,以為君主名下的民主憲政有望。辛亥革命以結束封建王朝為目標,康有為被視為保皇黨,等同於封建王朝捍衛者,遂為時代所摒棄。其實康有為主張虛君民主憲政,而且這只是通向民主制度大同社會的階段,不應該因為虛君便把他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受了辛亥革命百年以來宣傳所影響,我們一聽見「皇帝」、「君主」就會有所反感,但英國、日本這兩個民主國家非但不以君王為恥,而且君主起著凝聚民心的作用。今日中國的學者和作家倡議重新評價康有為,其實是對百年以來政局的不滿。如果光緒、甚至溥儀實行虛君民主,中國起碼不會有大躍進引致大饑荒餓死數千萬人;起碼不會有文化大革命這十年浩劫。
20111118大紀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