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

蘇賡哲:讀華裔移民資料瑣議


    閱讀一些美加先輩移民資料,「驚奇」地發現,1920年美國華人男性最主要的二十種職業,第十四種居然是書店東主和收銀員,共有四百三十九人,佔總人數百分之一,比農民還多。十年後同樣的統計資料還有所增加,佔總人數百分之一點二,排名也上升到第十三位。
     統計資料沒有說明書店賣的是甚麼書。今天美加華人開設的書店,大多賣中文書,因此不難想像八十年前,先輩移民在美國開辦的也多是中文書店。以每百人就有一個從事書店業,比例相當大。這等於是今天加拿大有數千華人從事書店業,但我估計最多只有一二百人。
    事實是自我在加拿大開設書店的十五年來,中文書店一直在減少中,即使有中國官方資本的書店,也大幅削減書店數目。近些年中國的大陸移民數量很大,但以多倫多為例,極少書店能專賣大陸版書籍而存在。現狀只能說是前仆後繼,一家關了另一家登場。以我所知,美國方面專賣大陸書的書店較為樂觀,但整體中文書業的情況也相去不遠,華人書店業何以日趨萎縮,很值得深入研究。
    在這些統計資料中,1870年美國華人男性最多入職的是礦工、一般勞動力、家庭傭人和洗衣工人。到1970年則是食品業工人、工程師、教師等。這顯示華人巳從體力勞動者向「食腦」行業進發,甚至作家、藝術家和表演者也有2,129人,排第十二位,佔總人數百分之一點八。由於這只是男性華人的統計,而二戰以後女性華人大幅增加,和限制女性華人入境時代,性別比率相差很大,非體力勞動行業華人的數量比率,和百年前比也大不一樣。
    現代美國本土發生過兩件慘劇,一是1986128日,太空穿梭機「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另一是「911」恐怖襲擊。這兩件慘劇之間,美國華人的國家認同感是有差別的。「911」恐怖襲擊發生後,在美華人基本上和其他美國人同感悲痛和震驚;但「挑戰者號」爆炸時,美國「舉國皆驚恐失態,唯有不少華人邊看報紙邊說笑,彷彿這是發生在另一個國家的事。」
    我甚至覺得,這些邊看報紙邊說笑的同胞,還不只是國家認同感的問題,而是欠缺做人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太空探險永遠是人類偉大的事業,它遭逢挫折,征空者犧牲了性命,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都不應該用它來說笑。當然,「911」時,也有剛在美國訪問的華人歡欣鼓掌叫好,那是被中國政治因素毒化後的反應,是另一回事了。
    先輩華人移民關心祖國政治甚於所在國政治,一般移民史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所在國歧視排斥華人,華人沒有政治平等權利,自然不關心所在國政情。然而今天北美華人擁有的政治權利,已跟其他族裔沒大分別,但很多華人仍只關心祖國政治,對所在國政情興趣不大。華人社會的政治景觀,就是祖國政治景觀的影子。例如辛亥革命之前,中國有康有為、梁啟超的君主立憲派,有孫中山的暴力革命派,北美華人社會同樣有這兩大關心國事的派別之分。今天華人社會依然存在這種影子現象。
    台灣移民社區有藍綠之分;大陸移民社區有建制派和異議者之分。香港移民社區也不例外,即使同是泛民主派,香港的泛民分裂了,北美香港移民社區同樣分裂。何俊仁及其民主黨在香港被激進民主派「狙擊」,他們來美加活動,各地華社同樣有激進民主派發動杯葛行動。奇怪的是,介入這類行動的,還有土生土長的華裔青年。看來,北美華人重視袓國政治的傳統很難改變了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關注祖居地乃人情之常,蘇博士還不是身體力行一份子?本地支持香港爭取民主人士的分裂,由五區公投開始,而在港支聯訪問北美之時白熱化。我只能慨嘆,無論加港,一些人只相信主流傳媒表面報導,盲目追隨食老本的政黨,是非不分。另一些人則私心自用,冀圖從中獲取利益,攀附而上,因而互相攻伐。無論身處海內外,民運人士或他們默默自我正名的社運人士和他們的支持者,面對龐大國家機器,已是少數族群中的少數,內鬥尚且險惡如斯,果真誓死追隨太平天國下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