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

蘇賡哲:文化衙門的煩惱

[2012-05-29]星島
    最近,台港兩地都有文化衙門的煩惱,只是煩惱緣由有別。台灣的煩惱依然是百變不離其宗的藍綠之爭;香港的煩惱雖然是誰來擔任文化局長的人選問題,本質也是一個「深層次矛盾」:民主派與建制派之爭,說到底還是親共與恐共之爭。
    台灣由龍應台出任文化部長,我覺得已經是藍營所打得出的最好的一張牌,然而綠營仍然攻擊她的「大江大海」意識。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備受李敖攻擊,很多人說是龍應台「踩過界」,侵犯了李敖自以為是的現代史權威禁區。可是台灣現代史論著推陳出新,堪稱汗牛充棟,李敖只針對龍應台大跳其腳,實是龍應台走出了深藍背景,以普羅蒼生為念、為立足點,也就是超越藍綠,以人為本。
    有很多藍營不會宣之於口的史實,都出現在她筆下。例如日治時期台灣,日本人徵兵一千,數以十萬計台灣人爭崩頭願意為日本當炮灰,要「七生報國」,為日本賣命,和同時期中國人要用「拉壯丁」悲慘方式迫人保衛家園形成強烈對比。這對「大中華意識」強烈的人來說是極難堪的現實。所以,龍應台已是藍綠都應該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綠營反對她是不智的,甚至是反智的。也是「逢馬英九必反」的盲點之一。綠營最不滿的是,馬英九在文化部成立致詞時說,文化部要「把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本來,對一個藍色的總統而言,所謂「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的提法已經有所折衷,但綠營認為,這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台灣特色」只是主體的裝飾品。也就是馬英九自我認同炎黃子孫、自我認同中華文化、自我認同一個中國。
綠營這些指責,是藍營的天經地義,但綠營認為台灣只有台灣文化,不應該有凌駕其上的中華文化。台灣先有南島語系的原住民,三四百年來,又歷經荷蘭、西班牙、鄭成功家族、滿清和日本統治,當前台灣文化吸收大陸與海洋文化因素,多元豐富,和停滯在一黨專政、專制的中華文化不一樣。中華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歷史成分之一,所以文化部只能是台灣文化部。

    台灣這種爭執看不出將在何時休止。香港文化局的煩惱,其實同樣和中國大陸有關。問題更在於,香港連龍應台這種壓得住陣的文化人也找不出來。不理你喜不喜歡龍應台,人家要學歷有學歷、要資歷有資歷,要理念有理念。
    更重要的是要著作有著作一大堆,讀者遍及華人社會,影響深遠,一篇演說就能震動大陸知識界。擁有如此江湖地位的香港人,可以說一個也沒有。
    梁振英據說考慮過黃英琦和馬逢國。黃英琦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兆基創意書院創辦人,曾任區議員;馬逢國則是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黃英琦因與泛民關係密切被否決,又傳現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將升任文化局長。
    許曉暉被指不是文化人,但如果以傳承港英文官傳統的角度來說,文化局長不必是文化人,而是照「音樂椅」原則,講職級而不講本色。當然現在奉行所謂問責制,又可以有另一套說法。許曉暉被輿論反對,更在於她被懷疑是中共地下黨員,還有傳媒跑去她福建老家調查,由她家人出來指天誓日否認。
人們之有此恐懼,是害怕文化局要抓意識形態,要負「中宣部」式洗腦責任。
    有人以台灣誠品書店為例,指誠品要開到香港去是一種軟實力輸出。香港沒有這種軟實力,只好寄望於將來的文化部。但大家別忘了,誠品書店不是一個文化衙門所能「打造」出來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