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蘇賡哲:論香港七一遊行


明報圖片:學民思潮七一遊行抵達中聯辦

向來,公務人員,尤其警察或軍隊,總傾向於誇大「敵情」,以顯示自己勞苦功高,有利於爭取經費、增添設備以至加薪加餉。
唯獨香港警方反其道而行之,每次都在公布民主陣營遊行示威人數時,大幅縮減參加者數目。遊行人士老實,頂著烈日高溫,巴巴地擠在警方指定點算人數的入場處,事後不免大呼上當。以今年「七一」遊行來看,警方這種「反傳統反潮流」的做法更明顯。他們不必擔心裁員減薪,因為這樣做是上頭的政治要求,可免北京大老板「治港無方」的指責,又免長了民主派「威風」。上下有了默契,甚麼都好辦,裁員減薪固不可能,起碼大家都知道,胡椒噴霧發射器已經有了加大碼。
今年七一遊行和六四燭光集會的可喜現象是年輕人大增,甚至是行動的主力。生力軍最幼嫩的是中學生,他們有組織技巧,有「論述」能力,面對傳媒可滔滔不絕訴說自己的理念,尤其是對「洗腦教育」的反感和抗拒。這是我在八九年難以想像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七一隊列中,打出港英時代「龍獅旗」的年輕人很多,對我這種年紀在九七前享受過一段香港好日子,而又比較重視歷史感的人來說,不免有點感傷。民族主義者往往不明白台灣在二二八事變時,何以有些台灣人會穿日本軍裝,唱日本歌曲;兩地的今昔對比、對前殖民時期的追懷,情況非常相似。分別只是二二八時台灣人面臨暴力鎮壓,今日港人畏懼的是溫水煮青蛙,在青蛙未「反肚」前,龍獅旗仍然會飄揚在遊行隊列、飄揚在不少香港人心中。
應該留意的是,參加遊行以至燭光集會的,多數是90後年輕人,他們在港英年代是尚未懂事小孩,何來有今昔對比,從而產生今不如昔的生活體驗?我想,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家長和教師影響最深。看來,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對民主事業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去年推出《香港城邦論》而轟動一時的暢銷書榜紅人陳雲教授,對七一遊行和遊行訴求提出兩點極具爭議性的訴求:一、他認為遊行人數再多,抵達終點後就「和平地散去」,根本看不出有甚麼成果,所以注定是失敗的活動,因此他不參與了。二、香港人對李旺陽這種中國內地的政治事件,最好不干預;即使干預,也不要大張旗鼓成為示威訴求的主流。這才可以換來中共對香港內部事務的不干預,換來河水不犯井水,換來香港關門自治。
土共對陳教授的說法是不予理會,反對他的多是民主派。我覺得七一遊行不一定看不到成果,當年董建華下台肯定和七一遊行有關。其次,七一遊行對內可以凝聚民主派人心,沒有這類活動,難免出現鬥志渙散後果。對外則是宣示了民意和民意的潛在力量。如果因為看不到成果就以它為失敗的活動而不參加,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我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被熱心的聽眾問,怎樣才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果?我重提第一次七一遊行時,曾有多倫多的香港移民建議,遊行後留兩萬人在中環無限期靜坐,要求立即雙普選。當然要有人輪替。軍隊甫出營鎮壓就回家,軍隊回營又重新靜坐。不過,這建議得不到任何回應。我曾在司徒華先生面前提及這事,因為這種行動不可能沒有組織者,華叔的答覆是「戇居」兩字。
至於說港人不應干預內地事務,以換取中共讓香港高度自治,則是一廂情願的想法。這個政府嗜權如命,絕不會因為港人任何表現而給香港關門自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