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蘇賡哲:兒歌的對比

12日見報
    清末或者民初,在中共口中是萬惡階級社會。不過,世間事物最怕對比。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兒歌的今昔對比。    清末還未有現代化學校,有一首兒歌叫《童蒙入學規矩吟》,G調,2/4,內容是「年少書生進學堂,衣冠整潔貌端莊,讀書字字須清楚,不許痴頑學放狂。早起親前送臉湯,問安事畢進學堂,鐘聲入耳噹噹響,長幼排班肩背望。坐須端正戒偏斜,布素衣衫不用華,人品好時人敬重,規矩要學大方家」。
    我之所以產生對比的念頭,是因為剛好讀到才女掃紅新著《坐店翻書》,她從舊書堆中翻出一本可能小時在湖北家鄉唱過的兒歌集,第一首是《偉大領袖發號召》:「偉大領袖發號召,批林批孔掀高潮。    工農兵,鬥志高,大批判烈火朝天燒。紅小兵,齊參戰,對準林彪孔丘猛開炮。顆顆紅心向著黨,永遠革命志氣豪!」掃紅說,兒歌是「大人創作出來,再由孩子唱給大人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只是娛樂大人的工具而已,旋律是否優美是一回事,明不明白又是一回事,最重要是甚麼人在聽。」
    我卻覺得最重要是甚麼人在唱。兒歌的創作人,總是希望對唱兒歌的兒童起教育作用,作用是針對唱者,而不是聽者。清末民初的兒歌不少,大體上都是希望唱者做一個人品好,得到敬重的人。中共這本兒歌殺氣騰騰,他們的人品觀是要兒童「紅心向著黨」。此所以這不是教育,而是洗腦。即使今日不再批林批孔,心向黨的教育是不變的旋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