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

蘇賡哲: 關於求教的世象

321日明報
    在書店做事,顧客多是教師或文化界人士。店中同事遇見冷僻生字,每向他們求教。這種謙虛請益,表面看來是「理所當然」,但私底下我會予以勸止,叫同事查查字典為妥。事實上任何人學問再好,總有他一些軟肋或盲點,萬一被一個書店職員當眾問倒,無論如何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賣書就賣書嘛,何必陷人於難堪。    
    錢穆是自學有成的學者,他在蘇州中學教書時,胡適應邀來校演講。事前,胡適得到朋友提示說,到這所中學一定要見見學問很好的錢穆。兩名當世大學問家見面言歡,本來是學林佳話。當時錢穆正在撰寫《先秦諸子繫年》,發現有兩本書都討論到《史記六國年表》,但他一直找不到,因而向胡適請教,問他見過否。不料胡適瞠目無以對,場面變得非常尷尬。後來校長想留胡適過一天才走,胡適不肯,理由竟是忘記帶剃鬚刀。校長說,剃鬚刀是小事,可以買一把。胡適執意要走,說他習慣了用家裡那一把。錢穆心知,胡適之所以非走不可,就是自己無意中令他難堪故。
    錢穆憑著實學,在顧頡剛引介下到燕京、北京大學教書,和胡適成為同事,但頗遭胡適排擠。國府遷台後,胡適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在他有生之年,錢穆一直未能評上院士。兩人失睦,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但第一次初識就不愉快,可以說開了壞頭。
    讀書人往往量度狹隘,這點錢穆自深有感受。不過他的學生鄺某常向我投訴說,錢先生喜歡鼓動學生互相詰難,令他開罪了很多同學,以致畢業後仍飽受排擠打擊云。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中國人的 "面子" 心結, 在知識界中也不能反省, 其實也是傳統的權力結構, 在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

匿名 說...

中國人有句:文人相輕 !
西人就少有。我讀大學(西方的)時,有次在課堂發問是否教授在講解時的一個用詞不妥。聽後教授改並沒對我有任何的“小動作”,反而她成為我的良師之一,也多跟隨她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