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蘇賡哲:甘地與曼德拉

[2013-12-24]溫哥華星島     
    印度聖雄甘地和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經常並列為非暴力抗爭兩大宗師,他們都得到成功。不過也有人說,之能夠成功,是他們抗爭的對象有相當程度文明,
倘若換了是嗜權如命的中共,就會「吃不了兜著走」。中國現在也有位諾貝爾獎這個級數的非暴力抗爭者劉曉波在獄中,要驗證對象和成敗的關係,是拭目可待的。甘地和曼德拉在劉曉波這階段,社會上湧現頗具規模的支持群體,中國還出現不了同樣的群體,只有劉霞孤軍奮戰,相對來說,一點也不樂觀。 華人畢竟有另一番「中國視野」。曼德拉去世後,我在加拿大華人社區聽到一種論調:「他的政府背棄台灣,和中共建交,可見不是一個偉人。」 
    如果以背棄台灣,和中共建交這標準去批評曼德拉,那麼甘地、尼赫魯這一伙就更不堪了。甘地死於1948年,翌年他的徒子徒孫印度國大黨人就在12月30日電告周恩來,表示要和中共建交了。之所以「更不堪」,是世人難忘1942年蔣介石訪問印度,對甘地一伙獨立運動領導人的支持。 
    其實甘地的「偉人」定性,比曼德拉更可質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1942年2月15日,甘地向殖民主英方明言:如果軸心國能幫助印度驅逐英國人,他將會「消極地表示滿意」。為甚麼是「消極地」,原因在於他清楚軸心國的本質,這種本質和他標榜的非暴力抗爭完全相反。 辜鴻銘當年在北京大學教書,常說蔡元培是個好人。學生問他好人的定義,他說:「好人是不計利害得失堅持原則」。如果用辜鴻銘的標準,甘地只求得到驅逐英國人的利益,軸不軸心都無所謂,非暴力抗爭的原則可以放在一旁,那就不是好人,更不是眾口交譽的偉人。曼德拉為了自己政府的利益,背棄自由中國,和共產中國建交,只能夠說是沒有原則的政客。
    但我們必須瞭解,當年亞洲很多西方殖民地裏面的原居民,都有甘地的想法。也就是日本的大東亞聖戰,趕走西方殖民者,還人民以自主權的宣傳,是起過相當作用的。在實際戰爭中,原居民和日軍合作,進行反殖軍事鬥爭,並不被視為國奸。 
    今天的中國人不難察覺,亞洲一些前西方殖民地的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蘇的抗拒和警惕性,與中國人頗有差距,這就是甘地式「消極滿意」的思想在起作用。前西方殖民地中,沒有甘地這種想法的是香港。這可能是香港人對英殖的反感不若甘地,香港割裂自中國,不喜歡英殖的人可以去中國大陸生活,喜歡的,起碼不那麼抗拒的才留下來。今天一些香港人舉龍獅旗出來示威,喊「《南京條約》萬歲」,也和歷史上港人對英殖的取態有關。這絕非甘地所能設想了。 
    蔣介石對得起甘地、尼赫魯有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在反軸心國的國際社會享有頗高聲望;1942年,他率團訪問印度。印英殖民政府認為他此行目的之一是支持印度脫英獨立。事實上,他聲言英國應該讓印度先成為自治領,作為走向獨立的初階。 
    蔣介石在印度住在英國總督客舍。他要去拜會平民甘地,英方反對,認為應該由甘地來晉見才合禮。可是這次會見,令蔣發現「甘地只知愛印度,而不知世界人類」。其實曼德拉何嘗例外。 
    甘地死去不久,他的徒弟就迫不及待地和中共建交,終於換來上世紀60年代,邊境戰爭中共一陣狠揍。

5 則留言:

匿名 說...

從他們的國家現況看來,甘地和曼德拉根本無治國藍圖,所以他們不算偉大.說他們偉大,祇為刺痛一些人.

天佑女皇 說...

甘地與曼德拉,如果對手是中共,肯定被判死刑,並被消滅於萌芽狀態,最少也被中共妖魔化,醜化,抹黑為色魔,淫棍,癡迷,貪財,好色,反智,專制,獨裁或邪徒。

天佑女皇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匿名 說...

甘地與曼德拉,把自已的民族和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是正常的政治人物, 不是傻的 " 大愛 " 普世撚

匿名 說...

好在甘地與曼德拉都不是在中國,否則非但不是「正常的政治人物」而肯定會是「顛覆國家政權」的「反黨反社會主義份子」而遭許多「現代華人」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