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蘇賡哲:文字工具的基本訓練

3月6日多倫多明報 
    早期的新亞書院標榜:「先重通識,再求專長,首先注重文字工具之基本訓練,再及一般的人生文化課目,為學者先立一通博之基礎。」 這種文字工具的基本訓練,在我求學的學校有三個必修科,分別為「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但我對此興趣不大,應付過去就算了。總以為文字表情達意,你明白我在講甚麼就可以,不必專門為此花費太大功夫。相信張愛玲沒有上過這些課程,居然也就被尊為甚麼「祖師奶奶」了。沈從文如果延壽幾個月,就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同樣沒有上過這幾門課。白先勇他們那群人的作品影響了一個世代,他們讀的是外文系,同時期同一所大學中文系掌握了文字工具的學生,文章比他們遜色得多。我甚至覺得金庸、倪匡、董橋、林行止、陶傑這群健筆大概都沒有進修過這些課程。 
    科班出身,中文系畢業,受過文字工具基本訓練的人,似乎文學成就並不比別人出色,這難免讓富於逆向思維的人懷疑,他們的成就之所以滯後,是否因為受過文字工具基本訓練,反而有了桎梏,運用文字的技巧反而未能揮灑自如,甚至進而令思維黏滯。 
    懷疑歸於懷疑,我在大學所見現象是,任教這三個課程的人,學問往往就止於這三個科目,其他文史知識,完全不是大學教師應有的水平。有一位聲韻學教師甚至教大學本科用一本講義,教研究所又是那本講義,照本宣科,內容重複了一二十年沒有改變。 
    現在有些大學中文系已沒有這些科目了。我覺得取消了亦沒有甚麼損失。

5 則留言:

匿名 說...

不要拿幾名教學者和奶奶健筆等人去否定「首重通識,再求專長...」,這是千百年來中國的教育方式,恆之有道,至上世紀盲目跟風隨西方教育模式而改變,不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還是忠肝義膽的岳飛,皆是文武全材的,如蘇東坡、王安石是政治家,文學家,道家和佛家學者於一身,今日的精英大多只在其圈子中發揮,現今世界之所以發生諸多問題就是因為你唔知我做乜我又唔知你點解咁做。家母只讀過一兩年卜卜齋,三字經、千字文,朗朗上口,雖不全懂其義也能略感其真諦,以千字文所涵括的內容可以寫過百篇博士論文。

匿名 說...

各大學 [中文系] 的教授及學者們,還讀不明 「紅樓夢」,便再次證明蘇博士的觀察,是非常合理。

{ 「紅樓夢」隱藏 [而仍未被"紅學家"發現] 的秘密,足以令 曹家 [當年] 被誅九族。 }

匿名 說...

作者把兩個方向的事,混為一談,互相比較。

若從文字、音韻、訓詁做基礎,學做文章,有多大作用我不敢說,但是,若繼續從事的話,相信是學術研究多於學做文章,厚積多於創造。

作家卻旨在做文章,關心創造,不是研究,不必深究以上幾門功夫,他們的作品是面向大眾的,用世俗、文學的影響來比較學院裏的學問根柢,係九唔搭八既~~~~~

天佑女皇 說...

佛學,學佛非一非二,文學,學文不一不二!

匿名 說...

學下冇壞o既 , 否則寫出來狗屁不通白字連篇 , 咪仲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