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蘇賡哲 :文言文的式微

4月22日多倫多明報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文言文地位一落千丈。今日華文社會,文言文己瀕危近乎死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幾乎唯一可以看到文言文的機會,是讀報上的訃文了。在香港,有語文的四個層次,最高是最少應用的文言文,其次白話文,其次年輕人樂用的土話入文,再其次是網絡新文字。 到最後一種,我已不大懂了,經常猜錯。 
    最近,香港教育局公布新學制中期檢討的首批建議,重點建議是15至16學年中四起,在中文科加入十二篇指定文言文範文,但在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全科僅佔百分之六,即僅佔六分之微,有老師擔心這會令部份考生棄讀文言文。 
    從實用觀點來看,棄讀文言文也許沒有太大損失。如果今日畢業生寫求職信用上典麗文言文,很可能被懷疑是別些老人代筆,或抄自《求職大全》,被懷疑欠缺誠意。但無論如何,讀通文言文,確能在寫白話文時,多出一分不經意的文釆。 
    大抵台灣人的文言文素養比香港人高出一線。我大學畢業時,一群同學飛去台北考國防研究院的碩士入學試。考試方法很簡單,就是一篇文言文讓考生斷句,即沒有標點符號,由考生加一個點表示句子在這裡分開。這個考試方法很科學,首先、考生如有足夠功力讀懂這篇文言文,自然就知道在何處斷句。改卷的方法更科學,用一塊板蓋在試券上,應該斷句的地方鑽了個洞,從鑽洞看考生斷句的點,數一數成績便出來了。結果是一連三年都只有台灣學生及格。

3 則留言:

匿名 說...

五四那班狂生 , 截斷了華夏文化的命脈 , 結果係唔得好死 , 招來了毛魔收拾佢地

匿名 說...

中學課程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不是必修科目,老祖宗是何方神聖也不曉得,那邊廂死推國民教育,早午晚要愛港愛國,愛什麼港什麼國都未搞清楚,發最低工資俾教育局長都嫌多!

立法局議員應動議經常爆wok的港鐵將京港鐵路定名為「文以載道」推動文化,共襄善舉!

懂文言文不是用作增添一分不經意的文采,是為與老祖宗的人文文化智慧溝通,不單只再發揚光大且更進一步。

天佑女皇 說...

數十年前我讀香港的國民黨學校,以下是小學四年級課文:

岳飛之少年時代

篇章內容

岳飛 ,字鵬舉, 相州 湯陰 人也。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未彌月, 河決內黃 ,水暴至,母姚氏,抱飛坐巨甕中,衝濤乘流而下,及岸,得不死。

飛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 孫 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於 周同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飛;飛 引弓一發,破其筈;再發,又中。同大驚,以所愛良弓贈之。飛 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

未幾,同死,飛 悲慟不已。每值朔望,必具酒肉,詣同墓,奠而泣;又引同所贈弓,發三矢,乃酹。父知而義之,撫其背曰:「使汝異日得為時用,其殉國死義乎?」應曰:「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何事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