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

蘇賡哲:民族性應擇優而學

[2014-05-27]溫哥華星島
    一位大陸學者出國十多年,吸收了不少西方歷史觀念和識力,發現殖民一詞在中國是可恥的,在西方卻光釆而賦予正面價值。原因是中國曾被殖民和半殖民。 同樣,我和同胞談起日本的民族性時,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日本人的優點,更不願意認同有不少日本民族性優於中國,只因為中國曾是日本的加害對象。 
    其實一個國家被殖民被加害,必定是它有不如人之處;為了佔領道德高地以鼓吹民族主義,而故意忽視別人的優點,結果就不能「向敵人學習」,喪失自我改革的能力,未免可惜。晚清雖然腐敗落後,起碼還會立志「師夷長技以制夷」,錯的只在一個「夷」字,以為別人的長處只在科技武備,不知道在精神文明領域,外國也有所超越了,超越,就不是夷。後來的中國人為了把被欺凌轉化為道德力量,不願意改變「夷」的觀念,不夷不野蠻,怎會來侵略中國?其實侵略也者,只是國策有別。西方列強鼓勵脫序國民向外洋掠奪以利本國,中國天朝則扼殺同樣不受朝廷控制、「自棄王化」的海外力量。天朝的著眼點,只是自身皇權的安全,而不是民眾的利益。 
    其實,西方科技文明突飛猛進,歷史期間上很短促,一種民族性的形成,卻需要千百年焠煉。當然後者比較難學,甚至沒得學,但知道別人、了解別人有些甚麼優點,即使學不到,也比無知好。 
    最近中韓兩國分別碰上不幸的災難:馬航客機失蹤、韓國渡輪傾覆,兩者均有大量國民罹難。蒙難者和他們的家屬非常值得同情,家屬在哀傷、憤怒中的表現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注意到以前日本人在遭遇災難時,表現和中韓兩國是有分別的。 
    日本人遭遇災難時,令人覺得不尋常的是自我抑制、鎮定而守禮,盡量不在人前失態,希望做到處之泰然。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汪涌豪去日本的九州大學和神戶大學任教,他也留意到日本人在巨大的天災人禍前的表現。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他說,當整個世界都在驚嘆、當美國和芬蘭的碘片都已賣到斷貨、中國的食鹽也跡近瘋狂地囤積,「人們在日本人臉上卻沒發現多少災難的刻痕」。美國《洛杉磯時報》因而感嘆「災難無損日本人氣質」。汪教授深入探究,發現日本有一首給兒童啟蒙的《伊呂波歌》,內容是「花開香艷終須落,誰能長生永世樂,無為之山爭越過,不醉不夢免蹉跎」,而中小學生則必讀《方丈記》,這類教育的主旨在說明人世無常、人生憂患相尋,在動氣與忍性之間,人該如何耐其難耐、忍其所不能忍,學會平靜接受命運安排,並意態如恆,不動如山,向死而生,就不必呼天搶地,以怨罵別人,用水樽扔人來減輕自己的痛苦。日本的母親教孩子冬天穿短褲奔跑,甚至在冰水中靜坐,旨在培養孩子的忍耐力,萬事用忍,不成為別人的負擔、不給別人添麻煩,從而在突然遭遇災難時,能自我消化畏懼,釋放勇敢,不指望救星,情緒和意志力得以非常穩定。 
    在日本經歷過大地震的中國人很詫異,房屋都在晃動中,逃出家門的日本人看到鄰居也逃了出來,並非大家奪路而奔,慌亂逃命、而是依然像平時般深度鞠躬為禮,寒暄一兩句才井然有序地向安全地方走去。 
    這種鎮定的修養,中國人也有同樣理想,但只是理想,不像他們一般人都做得到。民族性格中的優點,是長期教育、培養出來的。

4 則留言:

匿名 說...

預祝蘇博士早日迎娶日裔女子為博士夫人,入籍東瀛,住番十載八載,再寫篇論文或出本經典民族鉅著以饗讀者。但萬莫步大日本人時尚的因忍而自滅。

匿名 說...

-


記得阿信的故事嗎?



-

匿名 說...

如果南越政府還在 ,今天的南越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南韓 ,不少的北越難民可能會千放百計的越過地雷區逃亡到南越 。如果當年美國向河內登陸 ,今天的越南可能會變成日本 ,胡志明 和武元甲只不過是一群親中國及俄羅斯的賣國賊 ,被越南的極右翼網民攻擊 。

不過很遺憾的 ,那群偏激無知的排華暴民完全不知道 ,今天的中屬西沙群島是北越政府勾結中國政府一起去侵略自家的領土 ,是胡志明默許中國政府佔領西沙群島 ,等到後來越南才開始炒作西沙主權 ,說難聽點 ,西沙與釣魚台及外興安嶺以南的土地類似 ,通通都是轉移矛盾 ,發洩民族主義的工具罷了 !

可憐無知的越南暴民 ,竟沒想到自己和中國暴民通通都是政府操控政治的工具 ,也沒想到胡志明和毛澤東一樣 ,全是賣國賊!

匿名 說...

日本佬又話南極捕鯨係日本文化喎,請蘇先生向全世界各民族呼籲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