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蘇賡哲:構築圍欄的原因

[2014-07-22]溫哥華星島     
    香港特區政府突然在政府總部東翼前面空地加建圍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說,他也沒有事先得到通知。
這處空地曾經是香港巿民聚集反對國民洗腦教育而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地方,當時有人掛上「公民廣場」的橫幅,自此民間就以此為它的名字。現在是香港人為政改抗爭的敏感時刻,官民對立已屆劍拔弩張階段,敏感時刻在敏感地點興建圍欄,充分顯示官方認定爭拗已經沒有妥協餘地,公民抗命的衝擊必定發生,這只是未雨綢繆的一個應對步驟。 
    有親建制的人說:構築圍欄是要防範恐怖主義者襲擊,和官民衝突無關。這只能說是信不信由人了。其實以目前特區政府給人的觀感,根本沒有誰會寄望他們敞開門戶,廣納民意,構築圍牆抵禦未來的衝擊,絕不會令人覺得意外,沒有必要替他們把視線轉移到恐怖主義襲擊上去。這樣的保皇辯解,可以說是除一笑外毫無作用。 
    事實上香港激進派對回歸以來「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和理非非)的抗爭方式,因為收效不宏而逐漸失去耐性,被視為「國師」級的意見領袖提出「勇武抗爭」,信奉的人在立法會為新界東北發展撥款會議期間,發動了暴力衝擊事件;如果當前政改的普選,篩選候選人問題得不到解決,類似衝擊立法會事件很有可能再次在公民廣場發生,而且規模會更加宏大、程度更加劇烈。 
    以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為首的政改諮詢專責小組,已經向行政長官提交了諮詢報告,行政長官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提請常委會決定是否須要就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作出修改。這個交給人大常委會的報告,說是諮詢出來的民意,它把北京的官意說成是主流民意,甚麼特首要愛國愛港,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照舊等;至於七十萬人簽名參加公投;數十萬人上街要求無篩選的真普選,則只說是「一些」團體及人士的要求。 
    當前爭執焦點在特首選舉的提名制度,林鄭月娥說,她個人的看法是「實行普選後,相關制度仍可作出完善,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是重要一步,這一步踏出後,全港500多萬合資格選民就可以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這個特區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永遠不會走回頭路,而是再往前走,可以不斷完善。」 
    她的意思就是勸反對篩選的民主派「袋住先」,亦即「食住先」,不篩選留待將來再談。但是,我曾經說過,1944年2月2日中共執政前辦的《新華日報》社論「論選舉權」就很清楚反覆強調「如果事先限定一種被選舉的資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候選人,那麼縱使選舉權沒有被限制,也不過把選民當做投票的工具罷了。」七十年後的今天,當局就是要把500萬香港合資格選民當做投票工具、當做他們的橡皮圖章,不願意當投票工具、橡皮圖章的人,看來將會用佔領中環作為要求當局讓步的籌碼。佔中如果無效,最後只能希望泛民議員團結一致,否決政改方案,寧可原地踏步,不要「袋住先」。 
    香港特區政府在上一次政改,費盡心思,由中聯辦出手,才拉得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站到建制一邊,使政改方案得以通過,所以這一次他們給人大的報告,就主張2016年立法會產生方式照舊。即是保留功能組別,相信分組點票方式也不會改變。這必定引起民間更大的反彈,所以政府總部東翼前面公民廣場構築圍欄,就不難理解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