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1日星期六

蘇賡哲:太平輪與張靈甫

[2015-02-17]溫哥華星島     
    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亂世浮生》已經落畫,想不到因為這部電影引起台海兩岸一番政治論戰。     1912年4月14日,從上海啟航前往台北基隆港的太平輪,在舟山群島的白節山海域撞上另一艘貨船建元輪,建元輪當場沉沒,太平輪則負創靠岸搶灘,在離岸僅五百米處沉沒,喪生人數超過一千人。這麼重大的海難事件,一齣電影當然只能營造幾個人的故事。吳宇森想不到他的男主角之一、國軍將領雷義方會引發爭議。 
    雷義方的原型是國軍十大抗日名將之一的張靈甫,參加過淞滬會戰、南昌會戰、常德會戰,戰功赫赫,日方稱他的軍隊為「支那第一恐怖軍」。其後在國共內戰時,在山東孟良崮遭遇陳毅的華東野戰軍包圍,因重裝備軍隊在山區失去優勢,全軍覆滅,張以身殉職。台灣為表彰英烈,把一艘驅逐艦命名為「靈甫號」。 
    電影中的雷義方和真實的張靈甫一樣跛腿,既是第一男主角,形象自然是正面的,而他麾下的國軍整編七十四師官兵也不可能拍攝為「無惡不作的蔣匪幫鷹犬」,這就引起大陸當局不滿。
    再加上網絡瘋傳張靈甫葬身在一個農家的羊圈下,他的兒子張道宇希望把父骨遷葬陝西故鄉,卻被農家勒索二十萬元不知所謂的鑑定費,網上民意多站在張家一邊,顯示大陸民間對舊民國的尊崇,這也引起中共的警惕。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擁護張靈甫的人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甚至把張靈甫比喻為汪精衛。抗日英雄變成漢奸,自難以服人。台灣馬英九政府,久被視為軟弱媚共,際此大是大非關頭,又值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乃偶然硬了一次,站起來要中共正視抗日史實,不要再歪曲共軍才是抗戰主力。
    同時,上海也有大型活動紀念淞滬戰役83周年,如果把參加了這戰役的猛將張靈甫醜化為漢奸,其荒謬處便尤甚於日本右翼將侵略中性化為進出。
    中共的尷尬在於,如果照近年來,大陸比較開明而敢言的史學家勇於承認國民黨將領的抗戰功勳,可是這些英雄人物在國共內戰時又是中共必須抹黑的死敵,這個形象上、評價上的矛盾問題,始終是他們過不了的關。何況他們底氣不足,說到底是假抗日、真擴張。 
    這裏只舉一例:中共中央文獻辦公室編寫的《劉少奇年譜》,從劉少奇擔任中原局書記到1940年底的兩年間,他所有向中共中央的報告和他對新四軍的指令,沒有一次是為打擊日軍,而是全部針對國軍的。但在1949年他們掌握了話語權後,是非黑白被顛倒過來,變成中共是抗日主力,日本投降了,假抗戰的蔣介石就「從峨嵋山上跑下來摘勝利的桃子」。 
    張靈甫本身死在沙場,和太平輪沉沒事件並無關係。吳宇森以太平輪為主題的電影尚有下集。沒有雷義方,也許會在沉船的原因上開展劇情。太平輪是撞上建元輪,來不及搶灘沉沒的,這應該是事實,當年上海特區法院的紀錄,以及海事權威刊物《輪機月刊》所報道,發生撞船意外是因為太平輪「超載、超速、抄捷徑」之故。但這三點原因,近年受到質疑,有人深入考察,發現遇難乘客中,有國共雙方的特工混雜,因此引起不少人的遐想。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其實在太平輪撞上建元輪的海難發生後,很多家庭失去經濟支柱的父親,幸得母親力撐危局,栽培好下一代,美國鑑證專家李昌鈺就是這樣出身的人才。他說,這是「太平輪精神」。

4 則留言:

天佑女皇 說...

由於日本的入侵,迫使中華民國政府放棄對共產黨的圍剿。在經歷了八年抗戰後,國共兩黨的軍事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共產黨由戰前的四萬人急增到一百二十萬人。由於中國國民黨全力參與抗戰,引致精銳盡失。但共產黨卻在毛澤東「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的原則下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及侵佔領土,戰後更從蘇聯手中取得大批日本關東軍所留下的武器,成為抗日戰爭中最大的得益者。因此抗日戰爭對於日後國共內戰的結果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深刻影響了中國戰後的發展。

孫中山聯俄容共並非轉向,而是包容共產黨作為日後的反對黨,而蔣介石並不是被中共或綠營醜化的獨裁者,他確實是三民主義的追隨者,只是時間要對機的問題,民國政府被共產黨顛覆就是前車之鑑!

匿名 說...

何況中共底氣不足,說到底是假抗日、真擴張。 所以沒有日本仔打國民黨 , 便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 所以日本是中國的恩人 , 中國為了小小一個釣魚台 , 都大吵大鬧 , 真是忘恩負義

匿名 說...

--


The date of 太平輪沉沒事件 should be 1949年1月27日,not 1912年4月14日。


--

匿名 說...

上海紀念83年前發生的淞滬會戰,應是指的發生于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的“一二八”事件,而非張靈甫有份參與,始於1937八月十三日的淞滬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