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蘇賡哲:立場轉變三個類型

8月6日多倫多明報      
    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可以終身守一不渝,也可以隨著年紀閱歷而改變。 大家熟知的改變是李怡先生,他從親共到反共,再進而從「大中華膠」轉為香港本土思潮的理論家、本土派的論述大師,脈絡清晰,光明磊落,一點也不含糊,從而贏得大眾敬重,尤其被很多年輕人引為精神導師。相信他自己也胸懷坦然,活得豪爽舒暢。
    另一個典型是華叔。他在年輕時不止於思想親共,根本就是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員,但和李怡不一樣的是,很多人要到他人生的最後階段,甚至到他身後讀其回憶錄,才知道他的親共歷程,以致李鵬飛要驚呼:「司徒華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共青團」。許家屯也在《明報月刊》的訪談中稱,他「從未聽司徒華先生說曾參加過共青團」。不過,如果沒有後來在五區公投一役變節,他至少在行動上有公眾可以理解的軌跡,只是他內心是否存在李怡所無的壓力,外人只能想像,無從瞭解了。
    最難活得爽快的應該是曾鈺成。他在電台公開引用邱吉爾的話,宣稱自己年輕時只是有心,才成為社會主義者,現在年紀大了則是有腦,不再是社會主義者了。這種思想上的背叛和懺悔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在和社會主義思想決裂後,他仍然要充當號稱社會主義政權的鷹犬,擺脫不了虎倀的角色,因為他一生的價值都建立在這角色上,他不能否定一生的價值,只好繼續在思想和行為分裂的詭異情境下尶尬而時帶憤恨地茍活下去。

4 則留言:

匿名 說...

寫得好!

天佑女皇 說...

緣生緣滅。

天佑女皇 說...

覺今是而昨非,可隨緣而變的事物即是「妄心」,所以到明天又可以「覺昨非而今是」了。我不是指誰對誰錯,只是提醒看事物先跳出「時間空間」看看全局。假設孫中山先生根據英美設計的中華民國無災無難,今天發展成「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中華民國的蔣中正在1949年收回香港,「香港」就不存在了,等如「紐約」不會和「美國」對立,「紐約人」不會說我是「紐約人」不是「美國人」。「紐約人」不會和「大美國膠」對立。

天佑女皇 說...

1997前,香港人沒有這種對立,當年也沒有陳雲,李怡,蘇賡哲等的「本土領袖」,今天的你打倒昨天的你,明天的你又可打倒今天的你。請參考「回到未來」1,2,3集,或「隔世救未來」,很玄。覺今是而昨非,可隨緣而變的事物即是「妄心」。加拿大也有左膠,做難民福利好過正式移民,美國也有左膠,非法移民讀書的福利好過美國人,這是對自己居民不公平的問題,不單香港才有「大中華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