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

蘇賡哲:亡靈的榮辱

[2015-01-12]溫哥華星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3年3月訪問蒙古,並且向當地「日本人亡者慰靈碑」獻花。二戰結束後,有一萬四千名日本人被蘇軍押送去蒙古服勞役,死在當地的日本人約二千名,日本為他們立碑紀念。 同年5月,安倍晉三又偕同妻子前赴緬甸仰光郊區的日本人墓地,為二戰時與中、英、美軍激戰而死的十三萬七千日本軍人慰靈。事實上不只是安倍晉三,還包括麻生太郎等政要,近年來四齣去海外日本二戰陣亡軍人墓地或紀念碑獻花慰靈。
    日本在海外建立很多二戰戰歿軍人慰靈碑,甚至軍中陣亡馬匹,都立有紀念碑。印尼、印度、緬甸、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都有。此外,他們盡量把戰歿者遺骨運返日本安葬。自1953年到1993年的四十年間,日本政府在海外收集了122萬具遺骨。日相菅直人,曾赴硫磺島督導收集軍人遺骨的工作。由於滄桑變遷,東南亞有不少原本埋葬日軍遺骸的地方都蓋起了房子,或者發展為公路等基建,日本政府不惜資財把地面上建築買下來拆掉,挖掘出軍人骸骨運返日本,再進行恢復工程,並通常就地立碑紀念。
    在重金求骨的過程中,曾出現醜聞。東南亞地區有人隨便弄來一些骨骼,騙說是日軍遺骸,日本政府不虞有詐上了當。後來察覺了,才採取比較慎重的檢驗方法。
    搜尋遺骨的工作原由日本政府負責,後來政府委託給民間的「日本遺族會」、「日本國戰死者遺體收容團」、「日本青年遺骨收容團」等組織分頭進行。
    不過,日本人搜求戰士遺骨,奠慰亡靈的做法,遭受中國方面嚴厲抨擊,中方指這種活動「是對戰爭中陣亡者價值和名譽的認可,是不能正視侵略歷史,未能真誠謝罪的重要表現。日本政府企圖藉此打通因戰敗造成的歷史,現實與未來國家發展的扭曲狀態,為軍國主義招魂,為侵略戰爭塗脂抹粉」。
    很久以前,日本導演市川崑曾導演過不朽的電影《緬甸豎琴》。劇情講戰敗後的日本軍人一等兵水島出家做了和尚,他不願返回祖國,留在緬甸尋找戰死同袍遺骨加以安葬。電影的悲憫情懷和人道主義色彩,感動了許多觀眾。日本官方以至民間的做法,則有他們神道教的理由。同樣的行為,一般不認為由一個退役軍人來做,和由日本政府來做有甚麼分別。其次,中國政府其實沒有資格抨擊日本的作為。
    如果說,這些日本陣亡者是侵略軍,不應搜求他們的遺骸好好安葬,不應替他們豎立紀念碑,那麼,作為他們敵對方,反侵略的中國軍人遺骸,在邏輯上自然就應該享有這種名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抗戰戰利後,國軍以孫立人將軍為倡導,在廣州白雲山馬頭崗營造頗具規模的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把印緬一萬七千多名陣亡將士遺骨運回安葬。墓園中有四柱紀念塔、紀念堂、門樓、牌坊、紀功亭、戰史室和戰士雕像。但在1949年後,墓園就遭受破壞。紀念塔改為公廁,陣亡將士名單碑刻被移除。
    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廣州,而是全國各地皆然。四川省在抗戰時是大後方,川軍出川抗日,犧牲六十多萬人,位於成都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在2011年就兩次被淋紅漆。
    一個侮辱自己烈士英靈的民族,又憑甚麼去譴責敵人尊重他們的亡靈。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邱吉爾: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中國平行宇宙版本:對他們已無能力自稱偉大的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