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蘇賡哲:第一次對立

D&G事件,對立白熱化
8月28日多倫多明報 
    以前,香港人沒有多少本土意識,大多數人口是外來的,其中有不少政治上、經濟上難民。難民不免有過客心態,觀望局勢有變,可能回鄉,也可能另覓海外居處。
中共得天下時,陳寅恪等一批有條件去香港避禍的名流,很擔心如果香港被中共收回,處境將會相當狼狽,因而選擇留在廣州。雖然後來的形勢發展証明他錯了,但可說明人們對香港確實沒有多大信心。(若果陳寅恪覺得廣州畢竟離黨核心遠一點,安全系數大一些,那是不合時宜的山高皇帝遠思想在作怪,未免可悲復可笑了)。 
    至於我自己,則連過客心態也沒有。五十年代那個冬日,從故鄉赴港,起程時唯一的行李是上學用的書包,裝著寒假作業。這是準備下學期開課,便回來繼續上學,去香港只是為了渡假。想不到一去就五十多年不曾返鄉,這個寒假何其漫長。 
    一個渡假的人當然不會有甚麼本土意識。然而當時終歸年輕,很快便「融入主流社會」,並且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本土意識。記得十多歲參加文社活動,有個「風雨文社」提出「中國風」文藝路線,由我負責的文社則提出「香港風」。那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事,距今半世紀,大概是最早的大中華文化思想和香港本土意識的第一次對立。不過此一本土意識由一個原先目的在來港渡假的少年提出來,反而風雨文社的文友們多土生土長,這似乎有點詭異。 
    當時的社會氛圍是大中華意識的天下,甚麼「香港風」當然只是不值一哂的話題。

5 則留言:

天佑女皇 說...

大陸人像有錢的流氓,不像八十年代有錢又有紳士風度的歐美遊客,大陸人令世界討厭!

天佑女皇 說...

七十年代的李小龍風正是「我是中國人」的大中華意識,

七十年代中期許冠傑「半斤八兩」電影將廣東話歌及香港

本土意識提昇了,但大中華夢仍然是主流,到八十年代

張明敏的「我是中國人」,「龍的傳人」歌仍然大行其道,

加上中英談判,中共大力洗腦,進行仇恨教育,灌輸仇外

意識,電影「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等仇外題材大行其道

,十分高招,你如果反對中國即是漢奸了,那有人敢提出

今天的本土意識!其實我當年已經有陳雲教授的想法。

天佑女皇 說...

英治時期香港文明先進是天堂,

為何要捨棄天堂跟大陸落地獄?

天佑女皇 說...

大陸人口多達13億4,735萬人,在洛杉磯生活十二年,個人觀察,

大陸移民並非大富貴,真有錢的並不多,很多是留學生轉移民身份,

有偷渡來的,有申請難民來的,有假結婚來的,有工作簽證來的,

他們的消費力並不高,像多倫多的低消費大陸移民一樣不願花錢,

D&G以為陸人都很有錢?在港人地頭羞辱港人,難怪激起本土意識。

天佑女皇 說...

施君龍與新移民
https://archive.org/details/201309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