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蘇賡哲: 甚麼是香港精神

1月30日多倫多明報      
    香港精神是個大題目,而且不是在香港生活過就答得出。許鞍華說,香港精神是只重表現,不重形式。 例証是她在香港大學拿了碩士學位,但沒有去領取文憑,因為她當導演,從來沒有人要求她出示學歷。這當然是事實,不過只有自由職業才適合這樣說,如果要當公務員、教師之類重視文憑的職業,就是另一回事了。民國初年,文憑要求還未太嚴格,陳寅恪在清華當四大導師之一,就憑實學而不憑學位。
    香港精神肯定不是三幾句話可以概括,而且這種精神必須是香港人特別突出。談香港精神最好有異地生活經驗,方便作出比較。我感覺最強烈的是香港人很實在,甚少虛驕浮躁。有錢的人不喜歡炫富,窮人也不會諂媚富翁。以前我在中國內地生活時,農民一般都很純樸,但貧農遇到環境稍為寛裕的大戶,要麼表現得很卑屈;要麼諂媚討好。我想,這是中國農村基層生活毫無保障,遇上荒年,餓死人的事常有,掙扎在生死綫上時,大戶肯不肯伸出援手就極為重要。所以樸素的貧民平日必須討好大戶。有人討好,相對就會有人炫富,以富驕人。我們在加拿大,再窮苦都不會餓死,公家自有福利保障,窮人不必看富人臉色,可以活得有尊嚴。香港的情況亦類似,以前社會流動大,李嘉誠無非「啤塑膠」出身,窮人隨時有出頭天。今日社會保障雖然比不上加拿大,但有公屋、有綜援,鄧寄塵在電影中討好咬著雪茄的梁醒波已成歷史。大家都能以平常心對待貧富。
    這當然只是一般港情,例外總是存在的。

1 則留言:

天佑女皇 說...

香港精神是國際化大都會的拼搏精神,香港人都食四方飯,做人面面俱圓,接受新事物快如奔雷,社會繁榮先進,每事帶領潮流,獅子山精神,代表打不死的拼搏精神,而太平山下,代表東西文化匯粹,華洋混雜交流,心包太虛,能容左中右,香港如大海能容百川,而百川卻不容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