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星期三

蘇賡哲:思想自由與軟實力

7月20日多倫多明報     
    自少年余澎杉一案發生後,很多香港人察覺,即使是所謂「土共治港」,眼前的香港還是比新加坡自由些。 梁振英在立法會被泛民議員痛罵,也只能是多叫幾個保鑣站崗,增加些少安全感。這在新加坡是不可想像的。香港如果不幸追上新加坡,應該是廿三條立法後的事了。有位女士說:未去新加坡前,她總不明白為何常聽說「香港要學新加坡」,甚或借新加坡批評香港,以致有「再爭抝下去,香港就會輸給新加坡」。直至遊歷了彼邦之後,才覺得香港有很多東西更可貴,是新加坡學不來的。新加坡思想空間狹隘,精神領域令人窒息。所以她希望今後不再聽到香港要學新加坡之論。
    香港就勝在有爭抝,勝在可以爭抝。新加坡思想空間狹隘,精神領域令人窒息,因此沒有軟實力能夠輸出。以前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但它的通俗文化、庶民文化非常發達,電影事業固然在世界三甲之內,流行歌曲、文學,以至港式飲食,總能向外傳播,產生影響力。例如我在馬尼拉,便不止一次聽到菲裔樂隊用粵語唱《上海灘》主題曲。有一次在法國更遇上當地少年仿效中國武術動作,自稱是Bruce Lee。中國大陸從大城市到鄉鎮,常見標榜「港式茶餐廳」的食肆。這種軟實力輸出,新加坡是怎樣都追不上香港的。
    有友人問,加拿大是思想很自由的國度,何以在軟實力輸出方面沒有令人驚喜的表現?我想,加拿大最好的軟實力輸出,就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種不需送少年入精神病院就可擁有的美好生活方式。

5 則留言:

Albert Y.C. Lai 說...

是的, 加拿大軟實力不明顯輸出, 但可簡接看到移民者心底最想去加拿大. (卒之去美國, 澳洲, 或新加坡是因為事業, 門檻, 省親距離.) 儘管沒數據, 但可參考電影 富貴再迫人. 嚮往移民的電影, 選加拿大而不選美國澳洲. 加拿大自己不宣傳, 卻有香港電影代勞, 非常潛移默化的軟實力.

(至於講移民苦況, 叫人回港的電影電視, 多選美國澳洲, 嘻嘻.)

匿名 說...

比高壓專制政府更恐怖的是愚昧盲從的人民,他們彷如魯迅筆下那些搶人血饅頭的愚眾,不,他們更不堪,他們教育程度比一百年前高得多,他們批鬥余澎杉不是為了治病,也沒有任何實際利益,就是純粹的接受不了心中的至高權威被批評、看不順桀驁不馴的少年。奴性入骨。有什麼人民才有什麼政府。

天佑女皇 說...

俗語說,忠忠直直,終需乞食,香港人較守法,尊重法治精神,而大陸人較不守法,對移民非常狂熱,無所不用其極,假結婚,真生仔,假迫害,假難民,黑居留,真偷渡,讀書轉居留,專業居留,投資移民,甚麼方法都用盡,而香港人總老老實實的申請移民,等十世也未等到名額。1989年電影富貴逼人有三集,十分開心的故事,住屋村的沈殿霞,董標,李麗珍一家中了六合彩,移民溫哥華的故事。當年香港人大多移民加拿大,其實因為美國無親屬移民,只限直系親屬的父母和子女,投資移民也不易,美國是無門可入,而加拿大是有路可行,如退休移民,專業移民,投資移民,門路比美國大,最易是結婚移民,1980年第一次去美國,當年也很少香港移民,最多臺灣人,第一次去加拿大是1989年,非常靜的生活,比美國更靜,喜歡熱鬧的香港人,一定悶壞了。西方人在五行是西方金,主武勇,愛冒險,講法治,行公義,好憐憫,根據西方人的業力,DNA,命運,地運,風水,生理,心理,思想都有別於地球的另一邊。時也,命也,運也,業力也,因果也!

天佑女皇 說...

1967年香港左派大暴動,這是第一次移民潮,那時一般人都移民美國,街坊親友最多移民美國三藩市,原來香港的名額不多,你不持英國護照,用中國籍名額,反而有大量名額,所以當年香港1967年移民潮,有大量香港人移民美國。我的大哥在1969年去了多倫多讀書,當年讀完書,加拿大政府為挽留人才,自動為你送居留權,兼送錢你買屋子。這是當年的香港親友另一條路移民加拿大。1970年代再另一條路是在美國讀完書,非法居留及非法工作,等美國政府「大赦」,才給你居留權,所以當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讀書十分着數,畢業後政府自動送你居留權兼送錢你買屋,為挽留人才。到1989年的九七移民潮,香港人因為有錢,大多人申請加拿大的退休移民或投資移民。美國無名額,無門路,最易是結婚移民。

天佑女皇 說...

我曾在多倫多獨居了12年,那面的朋友,有很多感到屈屈不得志,生活較悶,機會較少,生活平淡,工種較少,主流商場任職清潔,餐館企堂廚師,但可以安心,加拿大人不會歧視人的職業,香港人較崇拜醫生律師,歧視掃地洗廁所的,但美加無這方面的勢利眼,肯做工,已證明你是好人,生活水準高,社會福利好,買車買屋便宜,有退休金保障及醫療保障等強大安全網。新加坡的模式,專制,獨裁,極權,家長制是中共所羨慕的模仿對象,「新加坡體制」不出事是個「異數」。大概亞洲人,華人要求不高,但求三餐一宿,有瓦遮頭,政府不太過份,即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