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蘇賡哲:包容條件有別

11月9日多倫多明報     
    中港矛盾激化,但小思老師說:歷史告訴我們,香港命大不會死。因為香港會秉持一貫的包容精神而履險如夷。 她舉例:「1949年後,很多上海人逃難來香港,當時包括我媽媽在內的廣東人都抱怨上海人搶貴物價,但看到上海人在香港設廠帶來就業時,很快就出現張愛玲所說的南北和了。」 
    雖然有一位多倫多朋友日夜在盼望香港衰落,永劫不復,以顯示他移民是正確的明智之舉,但我和老師一樣,希望香港能逢凶化吉,走向光明。 
    不過1949年後,上海難民來港和今日中港衝突,情況大有分別。逃難到香港的上海人,在物質條件或精神條件上,多是上海的精英,文化水平高於當年一般港人。在香港設廠帶來就業,無疑是港人接受他們的因素之一,其它重要的因素還有,上海人在工廠之外,文化產業也有鉅大貢獻。電影、時代曲、報章、書店出版業,對港人影響都顯示出先進優勢。上海人知道自己是逃難而來,北方已經沒有退路,必須在香港安身立命,也就必須融入香港社會,學懂廣東話,向港人生活習俗靠攏,所以相隔不久,北角就不再被視為「小上海」了。相對今日在港的大陸新移民或自由行大陸人,文化水平不比港人高,物質和精神條件不如昔年的上海人,又沒有滬人後退無路之感,而是挾共自高,要港人棄粵語就國語、最好在文字方面也棄繁就簡,他們不像上海人願意融入香港,而是要香港融入中國,衝突自然難免。

1 則留言:

天佑女皇 說...

尊重人,懂禮儀,修福, 修慧,修德,精神信仰見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