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蘇賡哲:上海女作家看台灣

上海才女顧月華首次赴台北,目是參加「海外華其作家會議在台北機場,嫁給台灣人,但對台灣相當不屑的同鄉對她說: 北比上海差多了,建設沒得比
其後顧月華去了台灣最高建築101大樓、去過故宮和蔣介石士林官邸、去過淡水這類旅遊熱門景點,感覺的確平平無奇。直到有一天她走過捷運站通道,發現本來可以張貼商業廣告的牆上,竟然掛著幅幅的畫,她和同行的丈夫都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後來她知道還有女作家看到捷連車廂中貼著詩歌而感動得哭了。非詩歌內容令人傷心,而是為急功近利的現代社會,竟然有此詩歌存身之地而感動。
走遍台灣島後,顧月華說:我覺得,也不是是整個中國,與台灣是沒得比了。因為台灣在文方面沒有斷層地將文明精髓學溶入個人身心行為之中;那些盲目自大看不到目標在哪裹的人,你叫他們怎麼去比?怎麼去趕?怎麼去改?

顧月華感受深刻的台灣人普遍的公德心:地面沒紙屑和痰;排隊沒人插隊推擠上了立刻有讓座,甚至在車裡隔了兩三個人的距離來叫她問路後又被細心到、告知。台國際博會前,被告民主社會人人平等沒有VIP特權入場通道。她的丈夫說:上海文明至少十年才能趕上台北,也許三十年還未能全國普及
我想,問題關鍵是這個趕」字1957年以前,我在中國大陸生活當年的雖然物質生很貧乏,普遍還有顧月眼中台人的溫度恭儉,後來每下愈況,根本不是在,而是背道而馳。現在經濟比當年好,但為了追逐金錢不顧基本道德的新聞日多一日,令我對十年趕上台灣的說法
其實顧月華亦不樂觀,才有「盲目大看不目標在哪裏人,你叫他怎麼去比?怎麼去趕?怎麼去改?」例說,世上憤激年輕人多不滿有權威、挑戰建制、是改革超前的先鋒。中國的憤激青年雖然生活在基層,卻有統冶者的思維,是統冶階級權威維護者,一聽見批評就像被人掘了祖墳最被寄予希望的人猶如是觀得起?
2011211日大紀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