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蘇賡哲:屠城反應內外有別


9月8日多倫多明報     
    在拍賣場上,日本侵華資料很受歡迎,其中尤以戰場實況圖片最為搶手。不過全是日方出版,當然全部是站在侵略者立場。 收藏家說:沒有辦法,中方根本沒有這類出版物。
    事實上從明治時代起,日本就比較重視戰爭透明化,當然是對他們有利的透明化,不利時會設立限制。甲午戰爭時,日軍就有軍中寫真班負責戰場攝影、還有從軍畫師繪製戰況圖。民間也可以組織攝影小隊隨軍拍攝,民營報刊可派出記者隨軍採訪。此外,還歡迎中立國記者及外交人員隨軍觀戰。
    清廷的做法和日本相反,一切視為國家機密,媒體固然在排斥之列,更拒絕外國記者隨軍採訪,外國武官亦不得上戰場觀戰。這使西方國際社會只聽得到日本一面之詞,國際輿論不免傾向親日而反中。日本人的自我評價是,明治時期日軍比較文明;昭和年代相當野蠻。不過,即使在明治時期,也有野蠻的做法,例如1894年佔領旅順後持續四天三夜的屠城,死難者約兩萬人,由外國記者揭發,國際社會才扭轉過來,對中國有所同情。不過,他們頗為奇怪,清廷對這樣的大慘案不大重視,沒有抗議譴責,中國媒體也沒有多大報道的興趣,大家都視如不見、默默無聲,西人因此覺得中國人似乎頗為認同日軍屠城的做法,後來他們才明白,這是因為既往中國人在內戰中,勝利者屠城是一種傳統「文化」。後來中國人學聰明了,遭受日軍屠城如南京慘案就出聲,國共內戰的屠城如長春之役就不出聲。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中国人多重標準亂搬龍門,是常識吧。

匿名 說...

所以中国人是精神分裂的 , 不能用正常人的常識去理解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