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

蘇賡哲:不需要領袖的運動

李澤彤@明報
11月17日多倫多明報
    
    社會運動沒有指揮全局的領袖,並不太難於理解。五四運動就是比較鬆散的社會運動,有胡適這種精神領袖,但不是指揮者。 傅斯年、羅家倫等學生領袖也只能說是帶頭人,未能指揮、控制全局。 
    大抵一個運動,或者革命,如果參加者徒具共同理想,而不在乎實質利益,便產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一定要聽從領袖統一指揮。例如排滿革命的孫中山,因為追隨者不在乎個人實質利益,他也沒有多少利益可以給追隨者分沾,於是有各說各話,不聽號令的窘境出現。後來他覺得這樣革命不可能成功,便要求追隨者宣誓、蓋血手印效忠於他。只因他不明白上述道理,所以非但收不到預期效果,還引起反彈,被指是欠缺民主的傳統封建行為。 歷來亂世的集團領袖,能夠糾合起群眾有所作為,多是群眾希望從領袖那裡分到實質利益,利益不一定是金錢財寶,可以是社會地位,榮譽、權力或軍事上勝利之方。劉邦是成功的領袖,因為他本來一無所有,要依賴別人的長處去進取,就捨得和人共享戰利品。項羽認為打勝仗是他自己天下無敵,因而捨不得封賞,一顆官印拿在手上撫摩良久都捨不得拿出去,摩到印角都滑了,所以是失敗的領袖。 香港的民主運動,以前司徒華堪稱共主,但不是他有利益可和人分沾,而是他主持教協,有強大的群眾力量。現在的雨傘運動,參加者不期望從誰那裡得到個人利益,反而願意犧牲利益,所以不需要領袖,不必服從別人指揮,而是為所當為。

1 則留言:

007 說...

沒有領袖則像無火車頭,三個人則有三個意見!

一車兩車頭、或無火車頭的火車能達目的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