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聞,一個由港粵官員和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完成了「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很多人認為這個計劃是香港將和深圳一帶地區融合的先聲。也許掌政者知道香港人會傾向於抗拒這規劃,因而它的「公眾諮詢稿」寫得非常含糊,令人讀得一頭霧水。如此重大計劃,所謂公眾諮詢期更少至只有18個工作天。其中玄機很值得細加關注。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蘇賡哲:怕與不怕
繼突尼斯人民以「茉莉革命」趕走獨裁者本阿里總統後,埃及人民同樣以和平示威令穆巴拉克總統下台。兩國民意的勝利,使伊朗、巴林、阿爾及利亞、也門等多國政局出現動盪。這種國與國之間民眾活動的互相
影響,英國華烈克大學三名政治學教授早在2006年曾寫有相關論文《抗議和聲譽》加以分析。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十八春
今天傍晚,一位女孩來懷鄉,除買了《胡蘭成傳》之外,更想找張愛玲的《十八春》。我不是張迷,只看過《傾城之戀》和《小團圓》,但張愛玲全集的書目還是看過的。對於《十八春》卻完全沒有印象,女孩也說該書可能己經絕版。女孩走後,我翻看懷鄉的三種張愛玲小說版本,才發現《十八春》是《半生緣》的前身,張愛玲後來將《十八春》改寫的。女孩既然愛讀張的小說又看《胡蘭成傳》,顯然是一個張迷,這因果她應該比我清楚。她是看了《半生緣》,還想再追尋這本書的前世今生嗎?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蘇賡哲:暴力與非暴力的分歧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香港支聯會將在6月4日的燭光晚會以「平反六四、革命尚未成功;建設民主,同志仍須努力」為主題。
我覺得紀念辛亥革命,如果只是紀念它建設民主中國的理想,當然沒有問題。至於它的暴力革命方式,卻和支聯會「和平、理性、非暴力」政治路線相違背。1989年「六四」鎮壓甫過,香港群情洶湧,有人提出要買槍支和中共對著幹。這是不切實際的主張,被反問一句「去哪裏買,買了又如何」就沒有下文。買槍支是暴力革命,香港人能夠買多少槍支去挑戰中共的武裝力量?不過,華叔為支聯會訂立「和平、理性、非暴力」路線,並非著眼於暴力對抗沒有成功可能,而是他認為,即使成功了,新政權也會以暴力維持其統治,民主仍然無望。
我覺得紀念辛亥革命,如果只是紀念它建設民主中國的理想,當然沒有問題。至於它的暴力革命方式,卻和支聯會「和平、理性、非暴力」政治路線相違背。1989年「六四」鎮壓甫過,香港群情洶湧,有人提出要買槍支和中共對著幹。這是不切實際的主張,被反問一句「去哪裏買,買了又如何」就沒有下文。買槍支是暴力革命,香港人能夠買多少槍支去挑戰中共的武裝力量?不過,華叔為支聯會訂立「和平、理性、非暴力」路線,並非著眼於暴力對抗沒有成功可能,而是他認為,即使成功了,新政權也會以暴力維持其統治,民主仍然無望。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蘇賡哲:弘一法師遺偈的解釋續
兩個基督徒談佛
很多人不知道司徒華先生是基督徒。用現今流行的形容詞來說,他比較低調,但也去教堂證道。比較特別的是,他不遠望天堂,深所盼望的是「願主的國降臨,願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覺得這和大乘佛教的悲願,精神是相通的。
很多人不知道司徒華先生是基督徒。用現今流行的形容詞來說,他比較低調,但也去教堂證道。比較特別的是,他不遠望天堂,深所盼望的是「願主的國降臨,願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覺得這和大乘佛教的悲願,精神是相通的。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蘇賡哲:弘一法師遺偈的解釋
*如果大家看完蘇博士的華叔追思悼辭,而對弘一法師一段有些摸不著頭腦,我這裡有些補充。以下一篇出自2008年8月29日加東明報人文散墨,另一篇亦將盡快與大家分享,敬請留意博客更新。
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2011年2月13日星期日
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蘇賡哲:他們不必擔心
不久前,《麥克琳》雜誌和《多倫多星報》關於亞裔和大學教育的報道,引起華人社區「嚴重關注」。我的想法是,華人確實比主流加人更渴望得到大學教育,但即使因此坐滿多倫多大學課室,主流加人不必擔心他們會失去在加國的主導地位。因為華人大多修讀理工、醫科或商科,即使有人修讀人文科學,對大學培養社會領袖的理念也沒太多興趣。華人家長迫切地望子成龍,甚至希望子女是「行行出狀元」的那個狀元,但主流加人不必害怕他們的統治地位會受威脅,華人對「狀元」的定義,大多指在那個行業賺最多錢而已。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真的假不了
賜官劉天賜又回到多倫多,閒談間說及電視台工作佚事,並提及他的一本著作,《真的假不了-電視狂潮幾十年》。我發覺雖然在十月書到時已作推介,但其實自己一直沒有看過,因為一向對娛樂圈的「八卦」新聞不感興趣。但隨著拜讀賜官作品和見面次數增多之後,對其為人和文風多了一層瞭解,意識到他寫的斷不會是一般坊間的貨色。捧讀之下,發覺自己差點兒「走寶」(失之交臂的意思)。
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新春談生肖
因賜官的朋友戴子珽小姐在電台講中國星座,收聽時又聽到昭人(林昭榮先生)講印度生肖與中國生肖之異同,令我都想趁新春講生肖。我不是玄學家,不會說流年運程,只想從文化角度整理一下所知資料。
昭人介紹了印度十二生肖之中,以獅取代了中國的虎,以大鵬金翅鳥代替了雞,這明顯是同一個系統。至於是由印度起源,還是中國原裝製造,便要學問家們深入研究。據我所知,至今仍是未有定案的。我對印度這十二聖獸系統所知不多,只從維基上查到其來源自十二位神祇的坐騎,出自一本名為《阿婆縛紗》的經典。當我再查《阿婆縛紗》卻再沒有進一步的資料提供,而看來僅有的數百條連結,大都是互相抄襲的。不過,維基上所說的十二位神祇,與佛經《藥師本願功德經》所載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藥叉大將,亦名藥師十二神將同名。而十二神將亦是負責在一年十二個月中,輪流守護一切有情,與十二地支暗合。只是神將和各生肖的關係,由坐騎變成了冠飾,而所司地支亦有出入。
維基有關十二生肖的資料,大多來自趙伯陶先生的《十二生肖面面觀》(齊魯書社),但將最早的中國文獻定為東漢王充的《論衡》,卻沒有提到比《論衡》早出三百多年,從戰國墓葬掘出,用以參考月日吉凶的《日書》,已有十二生肖的主要輪廓。但《論衡》是最早的著作,記載了與今天完全相同的生肖與地支配對,應是無庸置疑的。
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2011年2月1日星期二
蘇博士向各位拜年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
我今天晚上便會乘夜機回港,很多謝大家歷來的支持,在此萬象更新之際,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亦希望來年我們能夠找到更多好書,供各位閱讀。
我這次回港,會於四月九日再舉辦舊書拍賣,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多謝各位,再見!蘇賡哲 2011年1月31日多倫多懷鄉書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