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星期四

蘇賡哲:郎咸平比較大學生

424日明報
    香港各大學包括私立大專,都大量招收大陸學生。在中文大學商學院任教的郎咸平教授說:「內地學生到香港以後,學習精神是絕對不如香港人的。而且他們特別浮躁,學習名次常常落在香港人之後,通常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真正學得特別好的學生大多是香港學生。」
    出現差別的原因,郎教授認為是內地學生欠缺創造力。他甚至說,如果一個研究生是在內地的大學讀完本科,就已經充分証明這是個沒有創造力的人。凡是富於創造力的天才,很可能就首當其衝被內地教育體制淘汰。因為這體制特別不喜歡有創造力的人。
    郎教授還要去內地講學,他的著作還要在內地出版,所以不將話說盡,不作點破。何以內地的教育體制不喜歡有創造力的人,因為創造力來自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一個人有這種思想和精神,必定不甘於當權勢者意識形勢上的奴才,即是潛在的叛逆者。
    香港的教育體制,如果不經過「國民教育」洗腦,向來不要求學生當權勢者的思想奴才。所以當郎教授要求學生做功課,找一家公司來分析時,他不提供其它資料,這種對創造力的培養,香港學生的成績,雖然還追不上美國,比起內地仍然強很多。
    我經常嘆息香港人不喜歡閱讀,否則競爭力會比現況高。郎教授也有同感。他請了一位女碩士生當助教,還讓她開了一門課。有一天,看到她拿著一大袋書要回家去看,郎教授大為感動,可是打開袋子後,發現居然是八本漫畫書。中文大學助教看公仔書,他問:「你相信嗎?」

4 則留言:

Albert Y.C. Lai 說...

二十多年前,城大的碩士生/博士生助教們,尚且會追看當時流行的漫畫改編動畫《聖鬥士星矢》,還聚在一起模仿,大呼「天馬流星拳」並舉手投足,卒之給我們這些本科生發現。那時我才恍然大悟,我們只是單方面假定教師必然古肅恆怒,從沒想過他們也是:

人。會找娛樂的人。

更何況,本科生跟助教,只不過相差二、三歲。二十歲的本科生追動畫不怪,怎麼大兩三年的人追動畫就怪了?

二十多年前的助教都追動畫一齣,那麼今天的助教追漫畫八本也就大勢所趨了。

我們見到的表像是:她追八本漫畫。但我們看不見的是:她用幾多時間看漫畫?用幾多時間讀思想所需?讓你見到她搬漫畫書,也許只不過因為她不願透過電腦盜版,所以親身去買、租、借;然而工作所需的學術論文,却可以合法用大學電腦下載(大學早已為此付錢),不用親自去搬,那麼她再多讀論文,也不會讓你見到。

也另以為西方的同齡同職人士比較「長進」。我所識的洋人理科博士生,追看電視劇如 The Big Bang Theory 及 Dr. No,玩電子遊戲。

我聽過有人說「三十多歲還打機,不成熟」。我認為這是偏見。今日三十多歲的人打機時間,等於四十年前三十多歲的人打麻雀喝酒時間。打麻雀喝酒如何成熟過打機?又等於二百年前官員觀賞玉器瓷器字畫(並以此貪污)及看戲時間。特別注意「古玩」的「玩」字,講明是玩具,「玩物喪志」從來就指這些玉器瓷器字畫。古時官宦追求玉器雕工細緻,何異於今人追求電子遊戲畫工細緻?真的,畫工不夠細緻,玩家不只不買,還公然唱衰之,跟古時官宦對古玩一樣甚有心得。

驚訝於助教追看漫畫,似是未看透人性尋求娛樂,或對娛樂強分門第。

匿名 說...

" 潛在的叛逆者 . . " - Good Point ! !

匿名 說...

只舉郎教授來透視大陸學生,太過片面,如果以此寫論文,過得了才是天才。 @@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人家背後的辛勞,又有多少人過問?

懷鄉書訊 說...

不看上文, 閣下説的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