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星期一

蘇賡哲: 收藏增值談

2月3日多倫多明報      
    電視台來訪談怎樣藉收藏令資產升值。題目很大,我只談自己比較熟悉的書報、名人書信、手稿這部份。 
    理論上這類東西是時日愈久愈值錢,倘若年輕人將最近的報紙保存下來,四五十年後就有很大升值幅度了。 香港日治時期報紙,現在已值數百港元一份。這還是單份的價格,如果是系統性,連續性的更高。當然不只是當時的報紙,任何三年零八個月之內的出版物都值錢,而且升值幅度不是多少巴仙,也不是多少倍,而是百倍、千倍。 
    比日治時期再早一點的公娼時期,香港有不少帶有嫖娼指南性質的小報,價格也升幅不小。但這些小報傳世量比日治時期報紙多,原因可能是一昇平一亂世故。時間並不是升值唯一條件,曾經說過,董橋那本近四方形的《小風景》初版,只不過是十餘年前出版物,現已升值十多倍。上個月的拍賣會,同場竟多至四本出拍,結果是全部超過一千港元拍出。最近出事的銅鑼灣書店,在尚未以賣大陸禁書出名時,入了一大批董橋《雙城隨筆》,每本只賣15港元,現在市值近百倍。人人都說買樓等升值好,但買物業畢竟銀碼大,在香港一個小單位賣四百多萬港元還說是「窮人恩物」。買書求贈值,則豐儉由人,一千數百元巳可入市了。 
    不過,並非作家出名,他的書就會升值。三毛、瓊瑤、張曉風的書就升不了值。金庸早期武俠小說常賣得天價,古龍卻乏人問津。我入行半世紀了,說不出升值規律,只能說,跟風就不會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