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星期三

蘇賡哲:早期香港的離心異議

[2012-12-04]星島
    陳雲教授以一冊《香港城邦論》被視為港獨教主,但他自己只承認主張香港高度自治而不是獨立。這不免令一些激進青年失望。不過,即使是陳教授的高度自治,關起門來河水不犯井水,以不作顛覆基地換取北京不干預香港事務,嗜權如命的中共也不會允許。    其實早在8年前,香港文化評論家馬國明就針對香港前途提出:「任何保證都不及政治上自決來得實際。政治上自決正好是非殖民化的一種表現。只有政治自決才可能培養本地的政治人才,方能發展出一套切合本地形勢的體制。」政治自決比高度自治更犯中共之忌,高度自治還可以說是對自治度的高低有不一致的解釋,自決就包括了獨立也可以是一個選項。中共一早聲明香港不是殖民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避免非殖民地化後的自決可能。
    馬國明的言論隨即遭受左派痛斥,稱之為「嚴重違反常識的奇文」,「煽動港人追求政治自決」,同時算鍾祖康老賬,拿他千禧年發表的《台灣有權獨立》和馬國明文章相提並論,稱之為「分裂國家的謬論」。
    但這種痛斥不能改變鍾祖康的想法。今天他說自己仍然傾向支持香港獨立,而不是自治。
         和馬國明互相呼應,當年鍾祖康引用大陸史學權威葛劍雄理論,指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思想自由發展,是分裂時期競爭的結果。更令人矚目的是,鍾祖康還引用生物演化學家戴蒙德教授經典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指中國最終被歐洲超越的原因,在於中國長期統一而歐洲長期分裂。
    戴蒙德舉出的一個實例是鄭和與哥倫布的分別。明初大統一時期,鄭和七下西洋,開展歷史上空前的海洋探索事業,艦隊曾遠至非洲。但在全國統一、權力絕對集中的形勢下,統治者一喝停就停了。數十年後,哥倫布為張羅船隻出洋探索,曾被葡萄牙等多個歐洲政權拒絕,但因為歐洲的分裂,他可以在多處碰壁之後,終於得到西班牙國王支持,開展了歐洲殖民事業。
         當然,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會說,鄭和下西洋,目的不在殖民,而是宣揚國威,促進各國朝貢熱情,是善霸;哥倫布探險使美洲原住民亡國,幾近滅種,是惡霸。不過,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善霸不曾結出善果,西洋諸國覷準明廷所愛者唯面子,於是藉朝貢大獲其利,造成明廷沉重財政負荷;哥倫布則成就了今天加拿大、美國諸邦在另一塊大地對歐洲文明的延續,惡霸結出善果。
      2004年的統獨爭論中,不少人提出,美國是大一統的國家,強大而民生幸福,足以證明統一比分裂好。並從而發展出政治制度比統獨重要的說法。
      我想,當一個國家真正奉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時,統獨就不是太重要的問題。正如1994年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告訴李鵬的常識:在美國,不滿意政府政策的人可以投票表達他們的觀點。他們不必移民去尋找另一個理想的美國。其次,三權分立可以互相制衡,也使有異議的政策能得到充分討論。例如1995年,美國眾議院以396票對0票、參議院以97票對1票通過決議,要求政府允許李登輝到訪他的母校康奈爾大學,政府不得不改變一貫政策,依從國會的要求。但在沒有民主制度如哥倫布時代的歐洲,分裂使人民有選擇,使統治者之間有競爭,益處不可忽視。

3 則留言:

The Walker 說...

很喜欢苏博士的文章,不知道苏博士发表文章之后,有没有自己上网看一看,经常有这种情事,一段就是一行,很难读,这是个电脑的问题,希望能早日解决,方便读者。谢谢!

懷鄉書訊 說...

Sin,
不大理解你所說的情況,現在的編排應是16號楷書25字一行,分段不加空行。請問你用那一種瀏覽器,讓我查一查。
另,這網誌只轉載蘇博士文章,並非由他主理。

The Walker 說...

我使用的是firefox。
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是这样,可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一行就是一百数十字,甚至更长,不是阁下所说的25字,致使很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