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蘇賡哲:重睹舊旌旗

19日明報
    國家或者政權的旗幟,常是民眾向心力所繫。宋朝被蒙古人滅亡,鄭思肖作為它的遺民,在文字上多所追懷。他著有《心史》,因而「所南心史」一辭,經常出現在後人追懷前朝的文章中。鄭思肖有這樣一首詩:「力不勝於膽,逢人空垂淚,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願睹漢旌旗」,歷史不能逆轉,他始終沒有再看到代表宋廷的旌旗。
    如果漢旌旗只是泛指漢族旌旗,則清末排滿志士是能重睹的。柳亞子有詩:「十年悔學雕蟲技,一樣傷心瑪志尼,無賴睡獅醒未得,中原望斷漢家旗」。瑪志尼是促使意大利統一的政治家。
    郭廷以的《近代中國史綱》寫得不錯,書中說:「日本投降後,十四年來備受蹂躪的東北人民無不渴望早日重睹漢家旌旗,政府軍遲遲不克到達,共軍捷足先登,各方爭先迎迓,滿洲國軍隊紛紛來歸。」國民政府失去東北,是政權崩潰的開始。
    千百年來,中國人或漢人,在國土被「夷狄」佔領後,總是念念不忘重睹漢家旌旗。今日有香港朋友告訴我,他看到元旦倒梁大遊行的隊伍中,很多人高舉港英的龍獅旗,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這不能說是千百年來未有的變局,因為台灣人在二二八事變時,已曾打出日本旗幟和國府對抗。港台兩地均為「夷狄」霸佔過,但很多民眾不以重睹漢家旌旗為幸,反而打出「夷狄」旌旗遊行。令重睹「英夷」旌旗的人感動,難怪當局不希望港人讀歷史。

1 則留言:

匿名 說...

當局不單止不希望港人讀歷史, 更害怕香港人以自已的觀點敘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