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星期一

當時只道是尋常 梁文道訪新亞書店

《讀書好》第八十一期 讀書自由行 預告

梁:梁文道
蘇:蘇賡哲

追憶淘書年華 

梁:
今日我帶大家來到香港一間有名的書店,新亞書店。我最早去的時候,還是個中學生。當時它在旺角另一個地方,離我學校很近,後來整棟大廈拆了,書店就搬了家。今日第一次回來新店,這裏也經營五年了。不過我一上到來就頭暈,這裏跟我家裏的陣勢差不多。我現在每次回家都頭痛,經常尋書不獲,於是只好又買新的回來。情況就像我眼前的一樣,那怎麼辦呢? 
但這情況其實很常見,如果你真的要去二手書店,你就要有耐性慢慢逛、慢慢挑,這正是逛舊書店的樂趣。香港二手書店凋零,其中一個原因,我懷疑正是香港人缺乏這樣的悠閒和興致。今日很高興請到曾在珠海書院任教的蘇教授蘇賡哲先生。蘇生,你辦新亞書店都多少年了?
蘇:
四十多年了。 

梁:
你是教書的時候開始辦書店嗎?

蘇:
教書已是四十多歲的事,開書店時我才二十二歲,那是 1968 年,文化大革命與香港暴動的年代,舊店就在洗衣街那邊。那時是由地下做起的,然後搬到閣樓、再遷到二樓、三樓,最後到十六樓,可謂最高書店了。 

梁:
搬店就是因為遷拆嗎?我印象中舊店大得多,而且書籍擺放較整齊,現在這樣用書疊成「豬肉檯」,也挺難找書。 

蘇:
舊唐樓當然比較寬敞,現在找書不易,但也可能有一天找到出來,書已經很值錢了。 

梁:
七、八十年代香港還有很多二手書店,去到九十年代還剩下實用、學津,過海則有神州書店、灣仔三益,現在三益都消失了,神州則聽聞以外國客為多。我印象中,當年逛舊書店不時會淘到寶。我便試過在書店找到胡適的親筆書信,我興奮得立即裝作沒事,把信低調放回去,然後冷靜付錢,走人。那時還有這樣的淘書故事,我想現在機會渺茫了。

蘇:
龍良臣先生過世後,實用書局也不想做下去了。不過現在一封胡適的信也要幾萬元,可以去拍賣了。 

梁:
我知道新亞還有拍賣會,情況是怎樣的呢?

蘇:
拍賣會三、四個月辦一次,成績也不錯。而且是全國性的,也多內地人下來。以前較有機會淘到珍品,但現在不同了,窮鄉僻壤也好,一部電腦就能通曉世事,「執死雞」的可能性低了。 

梁:
但既然一上孔夫子舊書網,已猶如將整個華文世界聯網了,書店會否因此而難做了?客人都不用專誠來書店和拍賣會了。

蘇:
這裏的客人的確愛書,但其實他們買的,遠遠超過他所讀的。有個講法是這樣的,在原始時期,如果一個在山洞裏生活的男人需要女人,他會用木棍打暈對方,再拉她回山洞,說的就是實用價值。但隨着文明發展,男人開始愛上女人,就開始跟對方談戀愛,把她娶回家去了。書也一樣,不少人買書講求實用價值,但來我們書店的人,更享受追求的過程,這跟上網購書完全是兩回事。

 梁:
所以網絡書店對你影響倒是不大了?

蘇:
毫無影響。因為這班讀者的樂趣是往書店裏逛,但網絡無法讓人真正走入去。 

梁:
竟然毫無影響!那新亞的讀者通常是甚麼人呢。聽你的說法,似乎內地遊客不多,而是以本地人為主。

蘇:
這裏確是個非常小眾的地方,客人都跟我一同年輕過,現在又一同年老。當然也有學生隨老師前來,成為第二代客人,但其實我常說,新亞客人的數目,一車旅遊巴都載得下。 欲看全文,請留意5月30日出版的第八十一期《讀書好》,或《讀書好》網上版網頁:www.books4you.com.hk 或到AppStore下載 讀書好Ap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