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蘇賡哲:從李登輝看意識轉變

[2014-06-10]溫哥華星島     
    有人對香港本土思潮一些主導人物提出質疑,指這些人不久前還是「大中華膠」,有大中華意識,何以今天就講中港區隔,說「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了。
    我對這種轉變當然非常瞭解,分別只在於今天我是加拿大人,不是中國人。一個人的「去中國化」,一定有其心路歷程。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認為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了,應該正名為台灣共和國。很多人視這位台灣本土化領軍人物為「漢奸賣國賊」,但李登輝同樣曾經是一名大中華膠。 
    1946年,23歲的李登輝因為日本戰敗,決定從東京返回台北去台灣大學讀書。他乘搭的是美軍貨輪「自由號」,船抵基隆港時,因為必須隔離檢疫,所以要留在船上一段時間。這些乘客多是台灣人,包括很多大學生。 
    出於無聊,常聚集在甲板上眺望碼頭打發時間。他們清楚看到,一批一批的中國士兵蹲著或坐著在碼頭上吃飯。和軍容整齊的日本兵比較,這些國軍裝備破舊,疲累萎頓,儀容和體格和日本兵大有差距。 
    甲板上的台灣人七嘴八舌表示對祖國軍人大失所望,甚至流露出看不起神色。 
    唯獨一直在一旁看書的李登輝挺身而出說:「為了我們的國家,國軍在這樣的裝備條件下打敗了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要用敬佩的眼光來看他們才對。」 
    有人說:「在那樣的情境下,會說出這話的23歲的人,同情的能力和包容的胸襟是不尋常的。」我更加注意的,是李登輝那一句「為了我們的國家」,這顯示他當時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大中華膠。這名大中華膠的思想轉變,應該是不難瞭解的。 
    首先,他離開貨輪後,很快就會知道,那些國軍之打敗日本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是仁義之師、愛民之師。 
    他們對台灣人沒有同胞愛,只視為前殖民者的順民、日本人的奴才。他們欺壓台灣人,騎在台灣人頭上作威作福,終於激發起「二.二八」事變。事變的民間抗議活動被血腥鎮壓下去,國民黨政府為了鞏固統治基礎,長期施行白色恐怖,殺害、摧殘台灣社會的精英分子,施行種種不公平政策撕裂族群,使台灣人淪為二等被統治者。 
    這種情況很容易令李登輝擺脫大中華意識,萌生出台灣人必須自救自保的本土思想。他長期潛伏在國民黨的心臟內,時機成熟才揭示出本土的真正面目。 
    香港的本土化運動和台灣同中有異。和日治下台灣人有別的是,當年台灣人對中國國民黨的本質和中國國情欠缺清晰瞭解;香港人對中共的瞭解程度比較高,有些情況甚至比身在大陸久受蒙蔽的國內人更為瞭解。 
    在瞭解中共並自然出現的拒共人士中,對香港主權易手有兩種不同態度:一種講民族大義,因而歡迎主權易手,提出「民主回歸」口號;另一種反對回歸於暴政,但又無可奈何。這兩種人都有大中華意識,前一種民族主義意識往往高於對民主的追求;後一種則是轉向本土思潮的大本營。北京「六四」慘案可以說是他們「離地的二.二八」,但奇異的是,「六四」正是他們大中華意識最濃厚時期,孵化出本土主義的是「六四」後中國大陸民眾在香港暴露出來的劣質化,他們醒覺之所以有這樣的政府,正因為有這樣的人民。這種醒覺,還領先於台灣的本土派。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那些國軍之打敗日本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是仁義之師、愛民之師。」

蘇教授整篇文章是以偏概全並不客觀,個人較認同陶傑對國民黨及蔣中正的評價 。國民政府成立以來經歷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共產黨顛覆,非常時期,被迫用非常方法,用泰平時候的準則去評價就有欠公允了!

那個政黨、國家不是為自己利益的?蘇教授拍拖是為情敵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