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史洗腦有幾難? |
香港教育局打算「微調」中國歷史課程,所謂微調,其實是希望不會引起太大反彈,其「調」並不微小。 本來佔大份量的數千年古代史要壓縮,和辛亥革命以來的百年史平分課程內容。一般認為,這個改動是為了迎合北京要求,希望香港學生知道中共立國後的「輝煌成就」,說白了便是洗腦教育的一部份。
我贊成多學習歷史,但擴大百年史就能洗人腦,未免將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一樣的歷史,不講教學,可以讀出千差萬別的效果。西方哲學家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但中國大陸的雜文家邵燕祥卻說:「處心積慮想從過去的時代學習惡德與惡行的人,必定可以在史籍的叢林中,採得牛溲馬勃、惡蕈毒菇,盈筐滿載,不虛一行」。也就是說,仁人志士可以從歷史得益,奸邪的人同樣可以從歷史得到為惡的啟發。這是說,相同的、既定的史籍,會讀出相反效果。
香港的歷史教學能否達成洗腦目的,決定於兩個因素。首先是歷史課本的內容,對史事的批評議論。如果強要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必定被輿論痛斥。此外更重要的是,歷史教師怎樣講解。這兩個因素就是兩大關隘,一關比一關難通過。
課本怎樣寫,不如教師怎樣講解重要。香港歷史教師,還是抱持正義感的居多,不會和當局合作毒害下一代。他們和某些良心未泯的法官一樣,都是香港在紅色狂潮衝擊下最後的堤壩。萬一堤壩被衝垮,香港便欲救於墮落而不能得了。
5 則留言:
哈哈,微调....很微妙。
"奸邪的人同樣可以從歷史得到為惡的啟發。"
是的, 毛澤東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按鲁迅的说法,“革命家”的定义来说,毛似乎不算革命家。
先入為主和父母身教最影響下一代的政治取向,同一段歷史,共產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解釋都不同。陶傑,蕭若元也講過八國聯軍,指出中英有不同的版本,中國版本有偏頗誤導成份。
钱锺书说了,人生来就是给印刷品骗的,报纸,书籍无一例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