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蘇賡哲:沒有領袖的年代

9月22日多倫多明報      
     以前,司徒華可以說是香港民主運動領袖,自從五區公投以後,他的領袖地位消失了,民主運動開始沒有領袖的年代。 佔領行動期間,佔中三子、學聯、學民思潮備受同路人攻擊,幾乎誰站上「大台」講話,就會遭受「想當阿頭?行開啦」的冷嘲熱諷,連維持秩序的糾察,也因為有某種權威性而被抵制。旺角佔領區更以沒有「大台」、沒有權威為榮。佔領運動過去了,群龍無首,誰都不服誰的狀態依然,看來,「誰想出頭就把他打下去」的「群眾性格」很難轉變。 
    沒有領袖,當然就沒有一統江湖的組織,而只有小山頭。這有人說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令敵方不能集中力量去對付誰,但更現實的是容易被逐個擊破。很多「黃絲帶」認為沒有「雨傘運動」,只有「雨傘革命」。但我實在想不出,古往今來,有哪一次革命沒有領袖而取得成功。反而運動可以沒有領袖,甚至沒有組織。五四運動就是其一。 胡適、陳獨秀數人只算是倡導者,不是領袖,但不論是新文化,還是新文學,它是有建樹有影響的。「雨傘」如果說是運動,則它對香港人心,尤其對年輕一代的思想,也肯定是有影響的。
    革命領袖通常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個人魅力,二是戰績。個人魅力是對內有親和力對外能統戰。至於所謂戰績,當然要明顯可見、愈大愈好,而且要令追隨者分享到勝利的好處,有好處才可服人。吹水、剝花生絕對不是好處。如果說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是否可以說,香港現在是有喜歡內訌的群眾,就有勇於內訌的領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