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星期日

蘇賡哲:旅遊的境界差別

11月30日多倫多明報      
    旅遊可以有不同目的,釆風以廣見識是上乘目的,不過也因人的根器而有境界上的差別。 讀到一位中國眼科醫生的日本遊記,覺得頗有「典型意義」。只要略舉一端,就能知其餘了。他說:「日本的藝伎現在已很難見到,而我不知為甚麼在清水寺的坂道上見到一隊濃妝艷抹的藝伎,她們正從藝伎的養成所『本家』裡走出來,我擠上去讓老伴趕緊拍照,終於留下了與日本藝伎的合影。這樣,我與武士、和尚、相撲手等日本特色文化的合影全部完成,沒有留下遺憾。」
    不難想像,這位醫生一定在家中好好整理他的合影,朋友親戚上門就拿出來一齊欣賞。按理眼科醫生應該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老遠去一趟日本,收獲就是和藝伎、和尚們合影,說不出比較有深度的見聞,還要白紙黑字印在書上,未免太不環保。 
    所謂比較有深度,我的要求也不是要講甚麼「日本的朱子學與陽明學」這種悶倒人的東西,簡單明暸也可以很有意思。就以拍照片來說,有人拍了一堆照片,加上一兩句說明,已足感人。例如盛開的櫻花後面一道忘記上鎖的門,說明是「忘記鎖門,根本不在乎」。因為他們可以夜不閉戶。一位中國老大媽和日本警察合影,警察當然不是「日本特色文化」,但說明是忘記帶錢包找警察要車費回家。還有是停在路邊的腳踏車不用上鎖,車後載物筐放的東西可以不理,沒有人會偷。其他照片內容差不多,題目是「千萬不要去日本瞭解這些事,否則真捨不得回來了」。我的讀後感是非常難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