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

蘇賡哲: 不必要的暴虐

12月3日多倫多明報      
    如果伊斯蘭國的目標只是在中東建立一個哈里發國家,則發動巴黎恐怖襲擊就很難理解其必要性。伊斯蘭國前一代領袖扎卡維在阿富汗結識拉登,拉登欣賞他的才幹,邀請他加入基地組織,他拒絕了。 原因在雙方有個戰略上的嚴重分歧:拉登的志向是搞垮美國,而扎卡維認為美國太遙遠了,他只想在中東建立真正的伊斯蘭國家。到巴䅂達迪繼起統領伊斯蘭國,國家的雛型已經具備了,相對於拉登被美軍擊殺,基地組織走下坡,顯示伊斯蘭國的路線較為高明。 
    事實上,巴格達迪在伊斯蘭國佔領區內做了很多爭取居民認同的功夫,包括與遜尼派部族合作開採石油,鞏固日趨自主的經濟能力、認真控制金融力求避免腐化、允許居民參政、協助營運麺包工場、提供水果蔬菜給很多家庭、免費發送食物給貧窮戶、實施衛生福利政策,替兒童接種小兒痲痹疫苗、還有提供電力、修橋築路等。他們在攻陷伊拉克摩蘇爾市時,從銀行搶到四億兩千萬美元,規定其中一部份要用作博取民心的推廣費用。可見很重視收攬佔領區人民的政權認同。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統治者比較,巴格達迪的管治能力和軍事才幹實在遠有過之。如果說立心用暴虐殘殺以震懾敵人,用專業軍事訓練吸收各地嚮往勇武抗爭的年輕人,他們在佔領區內已做到十足。遠赴巴黎或其他遠國濫殺無辜,只會招來舉世聲討,無助於令伊斯蘭國成為一個正式國家。 
    不過,如果會這樣想,它就不是伊斯蘭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