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蘇賡哲:他們不能反對

圖片:阿邊個邊個曾流淚誓言撑民主?
   中共歷來辦事方式,是黨意高於民意。但二者沒有衝突時,她們當然也不會偏要和民意作對。這次香港特首「選舉」,他們捨唐取梁,正好有個「偉大的理由」:梁振英民望最高。事實是在多個民意調查中,梁的支持度一直遠遠拋離了他的對手。如果這些民調可靠而有代表性,即是顯示若非小圈子選舉,而是普選,梁振英亦極可能當選。

   有人說,梁上台後,他的作為會刺激起港人抗爭意識,未嘗不是好事。然而從政治倫理的角度來看,如果那些民調可靠而有代表性,則一大部分港人是不能抗爭、不能反對他的「狼作風」的。
   梁振英「很可能」是中共黨員,若然,則他穩瞞的只是黨員身分。其他使他被視為狼的信息,他或無隱瞞、或雖否認而大家已可認定是事實。例如對六四的立場前後不一、在港意與京意有矛盾時他必定站在京意那邊、縮短商台牌照年期箝制言論自由、主張出動防暴隊對付示威群眾、認為廿三條立法必須推動等,已是港人對他的「共同認識」,在這種認識下,可以自主回應的民意調查,他們仍然支持梁振英,那麼,梁上台後以同樣思維施政,他們便沒有反對的理由。即使在民主國家,候選人上台後,沒有和他競選時的表現背道而馳,而是一如其舊,投票給他的人就沒有反對他的理由。
   當然,迴旋的空間還是存在的。例如梁振英雖然表示過廿三條要立法,但具體內容的寬鬆或嚴苛尚未預知,可以反對的只是它的尺度,而不能是立法這件事。
20120406明報

1 則留言:

懷鄉書訊 說...

單著眼於民調,以偏概全,自然可以得出胡錦濤所講嘅「香港社會廣泛認可」一類結論。但係一眾抽出寶貴時間排隊嘅市民,佢地投出嘅白票就指出事實嘅另一面。
再講,民調並不科學,民意本身亦會隨時間同客觀環境逆轉,人民可以隨時按照自身須要而反悔。
在民主社會,為政者只能以所持理念配合政策去打動支持者,選民則無絕對忠誠嘅義務。最好嘅樣板就係馬總統,支持佢上台嘅民眾,一樣可以批評佢同拒絕支持佢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