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星期二

蘇賡哲:祖師爺爺

周恩來是長期被「聖人化」的凡人。「聖人化」包括稱頌他「精通七國語文,但在外交場合和洋人交談,向來只講中文,一來維護國家尊嚴,又可利用翻譯時間思考較好回應,替國家爭取最大利益」。這經常被拿來說明周恩來是「世上罕有的、出類拔萃的偉大外交家」。

其實這只不過是國際外交界慣常做法。早在清朝,中國的外交官就這樣做了。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通曉英文,他奉慈禧太后委派,出使英法。慈禧太后以為他既懂英語,便不必依賴翻譯。但他告訴太后:通洋文、洋語、洋學和辦理外交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辦外交要熟悉條約及外交事務,也就是要有國際關係的知識與視野。他主張外交官「不必侵佔翻譯之職。」
他說:「臣將來與外國人談論公事之際,即使語言已懂,亦候翻譯傳述,一則朝廷體制應該如此,一則翻譯傳述之間,亦可藉以停頓時候,想算應答之語言。英國公使威爾妥瑪能通中華語言文字,其談論公事之時,必用翻譯官傳話,即是此理。」
周恩來的做法,清朝就已經是這樣做了。而且也不是曾紀澤的發明,他是向漢學家、英國公使威爾妥瑪學習的。威爾妥瑪這個洋人等於是周恩來的祖師爺爺。我說過中共的外交負責人「一蟹不如一蟹」,周恩來之後,出任外長的,有本來的翻譯人員。曾紀澤說外交官不必侵翻譯之職,中共是倒過來,以翻譯侵外交官之職。李克強訪問香港大學,雖不屬外交範圍,也要在洋人面前講幾句英語,更莫名其妙。
20110920明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