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蘇賡哲:再說「村八分」

"慰安婦"周粉英
115日明報
    日本江戶時代的「村八分」,是處罰損害了公眾利益者的村規,在十種村民日常生活協作中,只留下兩種可以讓受罰者參與,即使是這兩種,在辦完事後,全體村民要回復斷絕和受罰者往來,甚至在路旁偶遇,也要對受罰者全家投以鄙夷眼神。
這種「眾人共棄」的處分,在沒有村民互相協作的時代是很嚴厲的,是日本人注重跟集體大流,害怕被孤立的民族性成因。
    中國也有類似「村八分」做法。例如慘被日軍蹂躪的中國慰安婦,抗戰勝利後紛紛被同胞共棄之。慰安婦在家鄉跌倒,不會有人扶起她們;慰安婦死了,骨灰不能下葬,要充作肥田料;毛澤東死了,不准慰安婦參加弔唁。這都是對慰安婦野蠻無理的中國式「村八分」,令慰安婦慨嘆:日本人蹂躪她們數年;同胞蹂躪她們一生。
    中國最出名的「村八分」受罰者是屈原。他抵受不了被遺棄被孤立的痛楚,哀哀怨怨一番後就自盡了。
    西方文化不太畏懼「村八分」。此所以先知總是寂寞的成為耶教精神。福音書中常有自我村八分的提倡。耶穌在家鄉傳教,被家鄉的人排斥,甚至去到耶路撒冷也受同胞迫害,終於被釘上十字架。這種無懼村八分,從而成就偉業的精神,是西方重視個人獨立價值的重要精神支柱。
    香港也有無懼村八分的政治理想主義者。人民力量的口號「不怕孤立,才可獨立」,便是其體現。 

1 則留言:

Jade 說...

被離棄的感覺比死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