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蘇賡哲:棄醫從文沒有作用


[2014-12-09]溫哥華星島     
    最近有不少人提及魯迅小說名篇《藥》,這是因為香港學民思潮的學生為爭取真普選毅然進行只喝清水的絕食,到我執筆時最長時間絕食者已過百多小時,
而黃之鋒也在周六的日間回家稍為休息。如此自殘健康,目的只求和政府有個對話機會,但因為真正對手是北京政權,很多人認為機會渺茫。這也就算了,最令人心寒的是,絕食同學還要備受各方咒罵,包括建制派、反佔領行動者,更包括同是佔領行動者。 
    來自同路人的咒罵,就是內訌。記憶中,「六四」北京學生絕食、香港聲援學生在灣仔新華社門口絕食、反國教絕食,都沒有這般咒罵。現在是雨傘運動艱難而緊張的轉折點,竟出現內訌咒罵,而且用詞之毒,顯然更在對付建制之上。 
    有人說1898年,慈禧緝捕變法志士,譚嗣同等選擇坦然就捕,慷慨赴義;康有為、梁啟超選擇逃亡,路向不同,但沒有互相咒罵對方。現在的雨傘運動,自首的被嘲笑,稱為「佔中三恥」,而衝擊立法會、要求包圍政總的都被責難,被泛民議員劃清界線;升級的被問罪、靜坐的被揶揄,敵對方卻攬成一團,自己七零八落。 
    我曾說,太平天國去到南京才開始內訌,雨傘運動還在金田村已內鬥不休了。這種事情沒有被反映在《藥》裏面,因為魯迅想像力再豐富,也想不出今天香港「造反派」會如此內訌。即是在小說中,罵夏瑜(暗喻秋瑾)該死的人,不是當年的革命同道。革命成功之後就更沒有去罵她。但我相信,香港萬一有幸爭取到真普選,內訌必定持續,咒罵只會比今天的更加惡毒。 
    魯迅想像力的另一個局限是,在今天的香港,咒罵時代先行者的人,可能甚麼階層都有,但像他小說中,愚昧無知的普羅階層之咒罵,我們只能偶爾在街頭巷尾聽到,大多數罵聲則來自各種媒體,主力是互聯網。也就是說,知識階層是容易聽到的罵聲來源。這些知識分子,甚至包括名成利就的文化精英。 
    高慧然有一段話說得好:「學生宣布絕食,高志森竟然叫他們去自焚。是甚麼人可以喪心病狂若此,讓年齡相當於他兒女或孫輩的孩子去自焚?不知者還以為他和學生之間有不共戴天之私仇,沒有,他和學生的分歧只在於:他追求個人短暫的眼前利益,學生們卻願意承擔起這個社會的未來。」但高志森們的可怕不止於吃人血饅頭。 
    魯迅少年時,因父親患病,採用中醫偏方而要他去找各種稀奇古怪的藥,因而備受折磨,這應該是人血饅頭靈感由來。人患上當時無法醫治的肺結核病,難免寄望於任何偏方,而且,小說中的當事人顯然也知道,醮別人的血來醫自己的病並非光彩的事,所以在過程中多少有點鬼鬼祟祟的氛圍。 
    何況,他們沒有咒罵夏瑜,希望夏瑜早點就戮,好使自己早點得藥。高志森們完全不是這種處境,不是黃之鋒自焚了他才可以得救。黃之鋒不自焚,他們依舊可以過著優裕的生活。 
    其實,高志森同樣的話,我在加拿大也聽過不少人上人說過,我知道他們和中國毫無利益聯繫,而且,他們的罵出於真心,並不是想得到甚麼利益,這豈是魯迅小說涵蓋得著的。 
    魯迅棄醫就文,希望喚醒國魂改善國民性。但《藥》只是給讀者一番感慨,以今天香港的情況看,其實它沒有改變了甚麼,而是感慨更深了。魯迅的讀者,並沒有因為他的文字而搞好中國。

9 則留言:

匿名 說...

這些「咒罵」,是聖經某預言的一部份。這些「咒罵」不出現,真的不知道誰是鬼﹑誰是人﹑誰個心腸好﹑誰個心腸壞。

智慧劍 說...

日本人,南韓人極齊心團結,「敵專」者勝,「我分」者敗!

太平天國的教訓,不應內訌,戰略上應定都北京!

著境者迷,離境者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匿名 說...

對自己不喜或不同種類( or different social groups)之人,動不動幫人起化名,背後惡言咒罵其實才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行動.

我從小接觸的港人,小學生到大學生,有文化到沒文化的,都是如此。

特別是對政治社會人物,在一些傳統媒體以化名相稱,好好的legitimate issues 搞得好像潑婦駡街一樣。

It is a character traits of Hongies and they never realise how annoying it is and how this behaviour affect the way they view the world.

This is a phenomenon serious people like you should think about. It


匿名 說...

樓上的網友,香港人假若真的很差,那麼大陸人屬於恐怖級!

假如香港人屬於向你吐痰的級別?那麼大陸人便是屬於向你滅族的級別!

例如:林思慧潑婦罵街?但罵她的那個人可能屬於殺人滅族的級別!

希望你不是屬於殺人滅族的級別!

匿名 說...

(供參考 寫篇心得吧...)
金庸50年前社會評論 重新集結出版
2014年12月13日 李怡蕓
武俠大師金庸,其實也是社評高手。

金庸早年以「徐慧之」的名字發表社評《明窗小札》近年集結出版。

我們所見的金庸作品集,不論是明窗版、遠景版、三聯版還是朗聲版,收錄的僅是金庸的武俠作品,然而金庸亦有一大部份的小札、政論文章,直至今日才集結出版。

據《南方周末》報導,金庸曾於1962至1968年間,每日一篇的《明窗小札》累積了200多萬字,另外在《明報》的社評亦在30年間累積了超過500萬字。雖然是同一作者,但小說作者叫「金庸」,《明報》社評標出「查良鏞」,《明窗小札》則以「徐慧之」發表。

同樣以時事為話題,金庸所寫社評與小札的風格也大不同。社評張,小札弛;社評如酒,小札如茶;社評多論辯,小札似清談;社評更嚴正,小札更放鬆,不過小札也有不輕鬆的話題,例如談

香港九龍城寨,談古巴導彈危機,談南越與北越,談南韓與西德等。

金庸對自己的武俠小說改了又改,但《明窗小札》他卻是要求一字不改,並對此書編輯表示:「不要做事後諸葛亮,刻意修改或掩飾自己當時的觀點和立場。」

匿名 說...

匿名@上午9:37

Yeah you are right, Hongkies are superior than everyone except whites.

So you do think 林思慧 is 潑婦罵街 ?

匿名 說...

香港人現在已經混入了很多 "偽香港人 " , 每日150個新移民 , 過去十幾年 , 已經有過百萬的大陸人 , 取得香港居留權 , 很易認 , 他們是講普通話寫殘體字的

匿名 說...

香港人也有好有壞的 , 批評是冇乜所謂 , 但要分清香港人不是中國人 , 不要把中國人的問題 , 入了香港人的數

匿名 說...

Yeah you are right, Hongkies are superior than everyone except whites.<--------這是錯誤的觀念 , 正常的人 , 都以各種族是平等為起點的 , 但中國人的不堪事例 , 又確實比其他種族多 , 唉 ! 連非洲國家也不喜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