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星期六

蘇賡哲:想起人力車

7月19日多倫多明報 
    很久沒有到多市中心區去,忽爾想起的是以前每到這季節的日落時分,許多年輕人從大學宿舍拉著人力車出來,跑去湖邊旅遊區兜生意。他們年輕力壯,態度爽朗,是一道炎夏的清涼風景。 
    日本京都旅遊區也有職業性導遊人力車,看來比多巿悠閒些,車伕會沿途介紹風景。人力車在中國叫東洋車,因為從日本引入故。上一世紀三十年代,是城市重要交通工具。當時北平人口近兩百萬,人力車有十萬輛,平均每二十人就有一輛。名流吳稚暉、梁漱溟之輩倡導人道主義,外出時堅持不坐人力車。有人問我政治家和政客的分別,我說,政客會為了選票,要禁娼就禁娼;政治家則會考慮禁了娼,妓女怎樣生活。吳稚暉他們是政客心態,不會考慮堅持不坐人力車,車伕生計將如何艱難。沒有考慮而拒坐,其實是偽善。 
    說到偽善,莫過於劉文典,他在大學的講堂上力斥坐人力車何等可恥,下課後立即招來人力車絕塵而去。那個時候的學者思路往往有點古怪,陶行知本來不坐人力車,有一次因急事顧不了原則,坐上了人力車,可是坐到半途,愈坐愈覺不是味道,便下車和車伕對掉,由他來拉車,令坐在車上的車伕錯愕之餘熱淚盈眶。 
    香港以前有人力車,現在沒有了。彌敦道有一家酒樓曾在入口處擺放一部作為裝飾。再早些時,天星碼頭和山頂則人力車配備車伕作狀供遊客拍照。真正上馬路的人力車我是僱用過的,但不是乘坐,而是用來送貨,拉的是一包包的書,我跟著車走,在中環電車路穿來插去,其實頗危險。那應該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了。

10 則留言:

匿名 說...

博士與書結緣已有六十年光景

天佑女皇 說...

一九七三年龍爭虎鬥,故意坐人力車,其實當年遊客才坐,

我愛澳門的三輪車,人力車太殘忍,將別人痛苦換自己享受。

天佑女皇 說...

數月前陶傑、葉輝也談論香港在歲月中消失的事物,

他們漏了講天星、尖沙嘴碼頭的人力車、遊客生意。

懷鄉書訊 說...

早已過逝的外婆坐的士從西環到上環赴宴卻害暈眩,散席時家人叫了"車仔",讓我陪她回家,其他人另乘汽車。車伕由大同酒家一路小跑,沿著電車路直奔堅尼地城。回憶中路程沒有一絲的顛簸,倚著外婆的車斗也不覺狹窄。多得身為歸僑的長輩款待,那是我惟一的一次人力車經驗,之後路上的車仔漸次消失,數十年下來,進步的社會致力迫使窮得只有勞力的人生活得再沒有尊嚴。

路人甲 說...

東京淺草雷門觀音寺那裡就有人力車。車伕穿號衣,扎頭巾。束腰,綁腿,布鞋,装束似是一派傳統。車也干凈,亮麗如新。幾年前,曾遇到一部載了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的人力車停在街頭。車伕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女孩膝蓋一條紅氈,眉目清秀,端庄大方,正用心聽着車伕比劃着講解些甚麼。當女孩發覺我在注目他們的當下,倆連忙給我點頭微笑。隨後,人力車轉入旁的一條淺巷去了,女孩竟回頭向我揮了揮手......印像至今猶新呢!

Unknown 說...

不覺得出賣勞力 = 低賤和不人道。現在連人力車也沒有了,小販也沒有了,很多人失業只能夠領綜援,這又是否一個更好的社會?

匿名 說...

不認同以上有人或中國人認為冇人力車便是社會進步。

我居住的滿地可也近年也有年青人(也有女性)在市內(不一定是旅遊區)拉人力車也 !

此有點像多年前有人認為取消有軌電車是所謂先進的現象一樣!

天佑女皇 說...

張離 說...
不覺得出賣勞力 = 低賤和不人道。

匿名說...
不認同以上有人或中國人認為冇人力車便是社會進步。

樓上兩位書友誤解了,無人說出賣勞力 = 低賤和不人道。

無人說:認為冇人力車便是社會進步。

其實相反是在同情出賣勞力的人,我認為三輪車較人道,

懷鄉書訊的意思是出賣勞力的人,在當今「進步」的社會

反而失去很多「工作的機會」,這是我的理解。






天佑女皇 說...

捉用神:諷刺社會「進步」,而非「認同」社會進步。

BUMPY 說...

已超過六十年前的事了,
還記得與家母有一次坐「車仔」
從中環(可能是往佐敦道小輪碼頭)
到荷理活道,「車仔佬」
上身白色文化衫黑衭,
常有一塊白毛巾放在頸上,
人客上車前先用毛巾拍打坐位,
清潔塵埃才讓人客安坐!
現在回想起來真佩服他的氣力,
拉著車仔+二人(百多磅)能(跑)著上斜路!